2012全國台聯台胞青年夏令營江蘇分營
■ 黃鈺傑(台北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
南京中山陵祭堂
|
揮別皇家氣息的中國首都北京,歷經了四小時京滬高鐵的旅程,在今年盛夏,我們從華北來到了長江中下游的南京。
從春秋時代吳王夫差的治城,近代因為鴉片戰爭而簽定南京條約,再到太平天國的天京,最後是民國時期的首都,南京這個地方對於我一直有著既熟悉卻又不曾親臨的感覺。
中山陵
南京的第一站我們來到紫金山的中山陵,當年孫中山先生為了提醒國民勿忘革命,所以選在南京,也就是當時民國政府建立的地方安葬。步行在紫金山林間的步道約三十分鐘,我們終於可以看見中國中軸式的牌坊和階梯及陵寢,而登上三九二階進入山頂的祭堂,我們可以看到威嚴的中山先生像,目視前方,就以先賢一般氣勢俯視著南京,守護著這片土地。在祭堂屋頂上方有著難得一見的十二芒青天白日徽,可見得孫中山不論在什麼政治背景下,革命救國的事蹟始終得到後人的敬重。
南京城牆 中華門
搭乘巴士行走在南京市區的街道上,在遠方依稀可見磚砌的城牆在現代化的水泥樓林之間若隱若現,一問之下才知道這就是明代所留下的南京城牆。除了城牆,南京也曾經有著如同北京故宮紫禁城一樣的皇城,不過由於戰火和拆用建材,當年號稱有一萬間房間的南京故宮,現在只剩下一些斷垣殘壁披蓋著綠色的附生植物,留在南京的水泥叢林中點綴。隨著旅程我們來到了中華門,走過三道甕城城門沿著石階登上城樓,看著每塊堆建城門石階的石磚都清楚地刻有是誰進貢給皇帝,並且保固終身的銘文,我們才了解原來這每一石磚背後都有多少人的努力。登上中華門,除了可以一覽南京市的風光外,看著城外的道路,可以想像這座城市從南朝以來偏安江南的繁華,而站在敵人已經消失的城牆上,也可以想像當年日軍從中華門進攻南京時的慘烈情況。隨著可以讓馬匹登上城牆的馬道走下來,我們還見到有幾個人在藏兵洞中利用天然的回音效果演奏薩克斯風樂器,在這個幽靜的古蹟之中,別有一番風情。
秦淮河畔
說到南京的夜晚,就不能不提秦淮河。當晚我們沿秦淮河畔一路步行遊覽,走過了劉禹錫的「烏衣巷口夕陽斜」,走過明清風格古色古香的中國建築和販售古玩、小吃、商品的店家,各種人聲交雜在河畔,不難想像當年只有社會上的士商名貴才能享有的風雅興致,而今換成了年輕氣息的商家和熱門音樂團在河畔表演,一路走來,秦淮風光始終在不同的年代展現出不同的風情。
南京總統府
南京曾是民國政府在大陸執政時期的首府,因此來到南京,總統府也是相當具有特色的一景。典型的中國式中軸長方形式的架構,雖然外觀是西式的風格,然而一進正門首先看到的是當年太平天國洪秀全留下的天王府遺址,洪秀全在成立太平天國後將清廷的兩江總督府改建成天王府,而在據說是當時洪秀全寶座的位置上,放置四幅畫像,是當年曾經進駐此處的風雲人物,有清朝時的兩江總督們、太平天國的權貴和民國政府的先賢們和後來共產黨的解放軍們。
走過了太平天國的文物陳列室,在眼前正是我們期待的總統府辦公大樓了,一進大廳,牆上的時鐘還停留在蔣中正最後離開此地的時間,而我們也一一地參觀了貴賓室、總統與副總統辦公室和接待外賓以及開會的大廳。當年的辦公桌椅、牆上的字畫和壁爐以及西式的木造樓梯間和總統專用的電梯,民國初年的風情自然無遺地表露出這棟建築的時空人文背景。而在總統府的兩側庭園,有著太平天國文物展示區、中國式的園林,一潭碧池和兩江總督為了討好皇帝所建的不沉的石船,走在其中遙想當年的風雲人物和歷史情節,如今大概只有當年留到現在的古樹能說明了。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南京、南京」,這是一部描述南京大屠殺的電影,但卻是我看過對這一歷史事件的描寫印象最深的一部。當年因為日軍在上海受到中國軍民頑強的抵抗而無法實現其「三月亡華」的口號,便在進軍南京時進行屠城報復,參觀完大屠殺紀念館,讓我留下最為深刻的印象。進館的道路上滿地的碎石,象徵著三十萬遇難的同胞們,而館內多是令人不忍的場景,許多集體殺害和滅絕人性的場景都令生於相對安定年代的我們大為震驚,然而,我們也看到了許多人性堅強和光輝的一面,像是一位小女孩在受到迫害後靠著米和水缸中的水生存下來,德國的拉貝先生在南京成立保護區,以及許多青樓女子自願代替同胞去替日軍服務等等的故事;而同樣身為日本人,也有許多人不認同這樣的不人性行為,直至今日,都還有日本人會定期來這裡弔念遇害者,這些也都一再表現出人性的一體兩面,既可以是惡魔也可以是天使。
相對於二戰時期法西斯政權對猶太民族的迫害,南京大屠殺並未得到日本當局的正視與道歉。在德國,政府公開對此一事件道歉,並且承認他們的錯誤,集中營前可以看到以德文書寫「讓此事永不再發生」,連討論起希特勒和納粹政權的話題都是很禁忌的事情,可見得歐洲對於此一傷害民族間感情的事情都是十分看重並未曾遺忘。但同樣的事情在亞洲,不知因為何種民族情感和政治背景,卻是儘量地去抹滅和淡化此事,「歷史可以被原諒,但不可以被遺忘」,正如同這句話的精神,我們應該走出歷史、修復傷痕,但不能遺忘它給我們保貴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