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45期】台灣中醫北京開業

洪鴻

                      (網路圖片)

「我是聽鄰居介紹才知道這個診所的,說這裡都是台灣醫生,服務非常好,所以我就來了。」

一位年長的阿姨告訴筆者,一個療程6次,她已經來了3次,她說:「這裡不像大醫院,看病要排很長時間的隊,這裡的醫生會幫我們安排好時間,基本上能夠按我們的要求來排,非常自由。還有,這裡的醫生態度特別好,就像是家裡人,在這裡看病心情就是不一樣,讓人舒服。」

果然,筆者在邁進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月壇南街19號的天承金象中醫診所時,不大的候診室裡不時地熙攘這來就診的人。人員雖多但不擁擠,候者有座、有茶、有書報讀。每人等候時間大約在15至20分鐘。出診的5位醫生盡職盡責,微笑著送出和迎進每一位就診者。診所裡繁忙有序,笑語盈耳。
 

這裡看病不排隊
 

一來到天承金象中醫診所門口,筆者就被這面朝街、小而精緻、東西走向的診所門面所吸引,斗大的綠色隸書體「天承金象中醫診所」幾個大字,鑲嵌在門楣之上,奪目而又溫馨。與此比鄰的是「金象大藥房」,兩者渾然一體,沿街長達30多公尺,顯得大氣整潔、乾淨利索。
 

進入門廳,幾平方公尺見方的地方,被花籃擁擠著。門廳左邊,是天承金象中醫診所的配藥房,藥房往裡是診所院長謝茂源和另一位醫生的診室;門廳右邊,是診所最大的房間,亦即診所前臺和候診大廳,再往裡,就是其他醫生的診室和診療室。
 

在候診大廳環顧四周,只見當天出診的幾位醫生簡介被製作成一件件擺件,擺放在前臺的案臺上,以供來者閱讀瞭解,擺件上的內容大致包括醫生照片、資歷、主治科目等,讓人一目了然,可對號掛診。前臺值班的護士不停地忙碌,為來診者掛號登記、詳解問答。筆者發現,當護士小姐一時忙不過來的時候,總會有不出診的醫生過來幫忙,給每位前來就診或諮詢的人端上一杯熱騰騰的茶。一切都那麼井然有序,那麼有條不紊。
 

這一刻,筆者怕自己的出現攪亂了這個忙碌中獨靜的世界,儘管在來之前與院長謝茂源約好了時間,但眼前醫生們忙碌的身影、就診人靜待的安逸,讓筆者不忍打擾。於是,筆者只好也在等待中擬醫生一般「望聞問切」。
 

有魚不怕池塘小
 

來自浙江的薛先生長年在北京,由於工作原因落下了難好的頸椎病。薛先生是來金象大藥房買藥時無意中發現這裡的中醫診所的,故進來試試。薛先生對筆者說,他有兩個沒想到,一是沒想到這裡的醫生全是台灣人,對於台灣他特別的熟悉,他家裡就有親屬在台灣;二是沒想到昔日多次求診的老毛病,這次真的有了好轉機,過去抬臂都有點困難,在這裡就過了4次藥物薰蒸和推拿治療,眼下已經能夠抬起胳臂了。薛先生當場試給筆者看了幾下。
 

就在附近居住的陳大伯和老伴謝阿姨,是診所的常客了。陳大伯說,有一次正趕上他肚子疼,以前也出現過,是個老毛病。於是,他就抱著試試看的想法讓吳大夫給看了看,吳大夫非常熱情,把完脈後,邊和他聊著天就把方子開好了。後來陳大伯吃了吳大夫給開的5副藥,肚子就好了,到現在都沒再犯過。「這不,我老伴這兩天胳臂酸得有點抬不起來了,我就帶著老伴過來了。」
 

聽了不少前來就診人的敍說,筆者感覺這裡的診所雖小但很有內容,可謂「有魚不怕池塘小」,且特色很明顯,但凡來看過病的人都誇台灣醫生,不僅醫術高明,對待病人有那種服務至上的理念。
 

座館都是台灣人
 

在北京天承金象中醫診所,目前坐診的有11位醫生,全部來自於台灣。年長者已近古稀,年輕的亦已出校門幾載並有臨床經驗。他們均擁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大部分是中醫藥醫學博士,全部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中醫師資格。其中,6人常駐北京,5人於北京、台灣兩地出診。目前每天的就診人數在20至30人之間,每人就診時間預計在10至30分鐘。
 

2002年,在兩岸醫學界開始恢復並熱絡交流之際,在台灣已有幾十年臨床經驗的醫生謝茂源、藍忠仁、曾天德、張賜興等人,為了學習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中醫學,遂前往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等高校進行深造,攻讀中醫藥碩士和博士學位。在研習期間,他們又結識了一批年輕的如林俊生、井慧如、曾仁宏等台灣同學。漸漸地,在不斷的交流和交往過程中,他們彼此志趣相投,心有靈犀,都希望能夠在大陸發揚光大中華傳統中醫學。
 

如今,診所從試營業至今,謝茂源帶領著他的台灣醫師團隊,恪盡職守,熱忱滿懷。不僅如此,作為診所院長的謝茂源更感肩上的責任重大,為切實把診所經營好,為患者服務好,一心一意地在北京天承金象中醫診所看診服務。而其他幾位在台灣有診所的醫師們,也竭力擠出更多的時間來北京出診。他們心中只有一個理念,發揚中醫人性關懷,讓現代化的中醫走入每一個角落。
 

台生創業新舞台
 

在天承金象中醫診所的宣傳單上,有這麼一句話算是診所的開診方向——「發揚中醫人性關懷,全面性治療的精神,融入現代醫學細心診斷,現代化進補的思維,讓現代化的中醫走入每一個角落。」顯然,這個帶有台灣韻味的句子,至少道出了天承金象中醫診所的心裡話。
 

這家中醫診所不是只有病人才能踏入,而是要讓有需要的人、讓已有潛在問題尚未有疾病表現的人,都能對自己的健康把關,最後讓中醫師配合個人不同的體質、不同壓力來源、不同心情情緒、不同生活條件,運用藥物、針灸、藥物薰蒸、食療相結合,讓人身體各部平衡,自然百病不侵,結果能夠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過上好日子。
 

對於診所未來,謝茂源如實講道,遠的還沒作更多打算,許多變與不變因素都得與兩岸關係大環境相連接。不過,眼下他們能做的,就是把這個診所在做好就診的前提之下,變成一個平臺,既為台灣在大陸求學的台生提供一個可以實習、進修、臨床的場所,還可讓有志於在大陸發展中醫事業的台生們,找到合適自己成長的舞臺。

本文節錄自《台生在大陸的創業故事》,2011,台海出版社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