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46期】巴勒斯坦&以色列的衝突 (上)

 
過去、現在與未來

  莊北寧

以色列無視國際社會批評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東耶路撒冷
猶太人定居點向記者講話。(新華社圖片)


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12月2日無視國際社會對以擴建猶太人定居點計劃的批評,宣稱將繼續修建,同時拒絕接受聯合國大會接納巴勒斯坦爲非會員國的表決。

無視批評

第67屆聯合國大會11月29日表決通過決議,將巴勒斯坦在聯合國地位提升爲非會員的「觀察員國」。按外界解讀,這等同於間接承認巴勒斯坦爲主權國家,巴由此可以參加多個聯合國下屬機構和國際組織。

以色列內閣11月30日隨即批准在約旦河西岸和東耶路撒冷猶太人定居點新建3000套住房。

國際社會認爲以色列這一舉動是對巴方尋求在聯合國升格的報復,美國以及部分歐盟國家對以色列提出批評。

內塔尼亞胡在12月2日的內閣會議上明確指出,巴方「在聯合國的單方面動作公然違反先前與以色列簽署的協定」,以色列政府「拒絕接受聯大的(就巴勒斯坦地位問題)表決」。 

爭議地區

以色列官方最初尚未公佈準備修建住房的位置,但以色列媒體披露,部分住房將位於備受爭議的E1區。

E1區位於東耶路撒冷和第三大猶太人定居點馬阿勒阿杜明之間,巴勒斯坦人希望將來建國以東耶路撒冷爲首都,堅決反對E1區及馬阿勒阿杜明擴建。

以色列住房和建設部長阿里埃勒•阿提亞斯說,以政府將在幾星期內就東耶和西岸的建設專案發佈招標邀請,「E1區正處於計劃中,意味著仍是紙上畫圖階段,明確在那裏做什麽事情之前,不會有人建設」。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對以方準備新建3000套住房表達「擔憂和失望」。潘基文在聲明中指出,報道中的建設計劃涉及E1區,「存在完全切斷東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其他地區連接的風險」。

「基於國際法,定居點屬於違法,如果E1區建設定居點,這代表對兩國解決方案僅存機會的致命打擊」,聲明說。

馬阿勒阿杜明定居點官員告訴以色列軍方電臺,在E1區啓動建設「要花1年或2年時間」。

以色列反定居點組織「現在就實現和平」運動領導人說:「如果我們在E1區建設,兩國方案將成爲歷史。這是個戰略地點,如果建設,將使巴勒斯坦無法享有一個正常國家。」

暫扣稅款

以色列財政部長12月宣佈,暫停向巴勒斯坦移交1.2億美元代徵稅款。外界認爲,這是對巴方升格後的又一報復。

以色列這次宣佈暫停移交稅款的理由是,打算用這筆款項抵銷巴方拖欠以色列電力公司的大約2億美元債務。

巴勒斯坦高級官員說,以方「徵用」巴方稅款是「劫掠和盜竊」。 依照巴以雙方先前協定,以方代徵經港口運往巴方控制區的物品關稅等稅款,每月移交巴方。這筆款項是巴方重要財政來源,以方多次凍結移交稅款,向巴方施壓,受到國際社會譴責。

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馬哈茂德•阿巴斯12月2日從聯合國返回位於西岸的拉姆安拉,受到數以千計巴勒斯坦人歡迎。 他面向民衆說:「承認巴勒斯坦作爲一個國家,改變了許多事實,並將構建新的事實。」

但他也承認:「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的勝利惹怒了定居點、戰爭和佔領勢力。」(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中國對巴以問題的立場
──中方一貫堅決反對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被占領土興建猶太人定居點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2月3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一貫堅決反對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被占領土興建猶太人定居點。

有記者問:據報道,以色列官員日前稱,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決定在東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修建3000個新定居點,作爲對巴勒斯坦成爲聯合國觀察員國的回應。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洪磊說,中方一貫堅決反對以色列在東耶路撒冷、約旦河西岸等巴勒斯坦被占領土興建猶太人定居點。中方敦促以方採取切實措施消除和談障礙,爲重建巴以互信、儘早重啓和談創造必要條件。(新華社)



中東政治漩渦中的大動蕩

西亞北非地區已陷入政治動蕩的大漩渦,包括美國在內的各方均沒有能力控制當前局勢。

兩年前人們在最初的狂熱中稱之爲「阿拉伯之春」的東西深深改變了中東廣大地區。但民主覺醒並沒有帶來多少成果,貧困、大規模失業和讓男女青年絕望的原因都還存在。

自由幻想的春天過後,漫長嚴冬早已隨之而來:用暴力發泄不滿、即將發生內戰或內戰已經發生但結果尚無定論。沒有人相信明天會更好。

在埃及,身爲總統的穆斯林兄弟會首領穆爾西正在攫取完全不受限制的權力。他向對此感到惱怒的律師和法官保證,這僅適用於新憲法誕生前的過渡期。儘管如此,但新憲法什麽時候才能誕生呢?誰會相信他呢?

埃及面臨癱瘓和武裝鬥爭的危險。而且,穆爾西作爲以色列和哈馬斯恐怖政權簽署停火協定的促成者,其道德資本正在快速用光。拉姆安拉的巴勒斯坦政府被有意或無意地排除在談判之外,這不僅僅只是美中不足。給這片神聖土地設計的「兩個國家」解決方案呢?它並沒有變得更容易實現。

埃及的癱瘓也意味著,哈馬斯又能爲下次武裝衝突擴充軍備。此外這還意味著,對於在1979年以色列和埃及簽署和平協定後很大程度上非軍事化的西奈半島,埃及軍隊正失去控制權。伊朗資助的伊斯蘭聖戰組織戰士和通過人口、武器及毒品走私掙錢的貝都因人獲得了自由發展的空間。

埃及鄰國的局勢也好不到哪去。1994年和以色列簽署了和平協定的約旦是以色列人的戰略前沿,現在正經歷饑餓暴動。這些暴動也削弱了各部族的忠誠度。巴勒斯坦人早就成爲這個王國的多數人口,只是因爲複雜的政治規則才被排斥在權力之外。

利比亞戰勝了格達費的統治,但該國離建立穩定的、消除部族對立的國家政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條路在任何地圖上都未被標注。逃跑的格達費衛隊首先從利比亞軍隊倉庫中拿走了武器,他們逃到馬里北部,並在那裏點燃新的火種。哈馬斯也從利比亞的武庫中購買了火箭彈。

在敍利亞,從一年前起變成了內戰和宗教戰爭的抗議不能逼迫巴沙爾政權改變決定。

敍利亞幾十年前由蘇聯提供的生化武器也屬於中東政治漩渦中的配料。只有通過閃電軍事干預才能阻止它們被伊斯蘭分子掌握並用來威脅世界。

沒有人能控制這種局勢,甚至連擁有中央司令部、航母戰鬥群和導彈防禦系統的美國也不能。這讓加薩地帶的哈馬斯或黎巴嫩南部的真主黨等小型力量可以發揮威脅潛力和戰爭潛力。

處在該地區一切變化和動蕩之上的,則是伊朗和美國對該地區權力、石油、海上航線以及阿拉伯政權忠誠度的爭奪。最近主要關係到維護核不擴散條約並防止伊朗發展核軍備。核武器是讓大家變得平等的無情之物:因此伊朗謀求得到它,因此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5個地位鞏固的核擁有者也或多或少地想阻止伊朗得到它。(新華社)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