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期】《中國合夥人》再創中小成本電影佳績!

重度影痴的北京觀影筆記(之二)

曹潔

由陳可辛導演,黃曉明、鄧超、佟大主演的青春勵志喜劇《中國合夥人》,首週三天成功破億,超越《鋼鐵俠3》成為周票房冠軍。不僅票房表現極佳,市場反響更是佳評如潮,多地還出現觀眾集體起立鼓掌的盛況,成為陳可辛自《甜蜜蜜》後的口碑和市場表現最好的影片。 

內容決定票房和口碑
 

《中國合夥人》的熱映,最重要靠的是它本身所具有的勵志題材以及話題性,適合當下年輕人的追捧。喜歡《中國合夥人》的觀眾,多因其懷舊或者勵志。「新東方」三劍客的發跡史是一場中國式的奇跡,也是一個變相的中國夢。這樣的題材,不但「新東方」的新舊學員有興趣,剛畢業不久苦幹活幹拿著微薄薪水的八〇、九〇後有興趣,包括更早的六〇後、七〇後也有興趣,也想緬懷一下已經流逝的青春。雖然跟在趙薇《致青春》之後上映,但《中國合夥人》積累了「無差評」的口碑,院線首映38%的排片率也高於《致青春》。因為現實已經不允許年輕人沉迷於愛情與憂傷,面對未來的迷茫無力,逼迫他們必須奮鬥,《中國合夥人》顯然更貼合當下,也更能激勵人心!
 

創業在全世界都是非常艱苦的,但中國年輕人創業熱情高,從各種創業節目和創業聚會的火爆就可以證明這點。電影以「新東方」的真實故事為藍本,不但避免了國產影片閉門造車的狗血造作,而且更有時代感,更真實,更有吸引力。電影中的三位主人翁成東青、孟曉俊、王陽為改變自身命運,合夥創辦了英語培訓學校「新夢想」,歷經一系列風波之後,最終引領事業體在美國紐約交易所上市,其刻苦辛酸的歷程確實很能引起年輕創業者的共鳴。SOHO中國CEO張欣就說:「《中國合夥人》寫的不只是新東方的故事,也是我們這一代人創業的故事,裡面的矛盾、困難、成功和喜悅,我都經歷過。」
 

網路流行語炒熱話題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合夥人》的票房成功,網路流行語再度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電影上映前一個月後,很多名人紛紛轉發和模仿其文案,在「出國受挫、事業受挫、野心受挫」,「姑娘走了、兄弟走了、夢想走了」,「高考失敗、泡妞失敗、教書失敗」的頹喪中,撂下狠話「不要逼我成功」、「不要逼我有錢」、「不要逼我發達」。影片中鄧超、佟大為和黃曉明三兄弟將一躍而起,上演了小人物的絕地反擊。該組海報一出,模仿熱潮迅速湧起。網友紛紛以「不要逼我」造句,演繹出板藍根版「非典靠我,H1N1靠我,禽流感靠我,不要逼我拯救世界!」;微信版「短信收費,電話收費,流量收費,不要逼我收費!」;鳳姐版「春節相親,五一相親,國慶日相親,不要逼我結婚!」等眾多版本,迅速爆紅網路。這樣的爆紅是有先例的,之前有過「凡客體」,「甄嬛體」,這回不過又多了個「不要逼我體」罷了。
 

其實,在分眾的時代,不通過主動的傳播就很難吸引到觀眾,更不會成為公眾話題。尤其,現今已進入到自媒體的微博時代,訊息碎片化、稍縱即逝,口碑不好就算卡司再強場面再大,也很難影響潛在觀眾。唯有對目標人群進行無縫貼合,中小成本電影才能取得大票房。
 

中小成本電影迎向春天
 

沒有大投入大製作,但貼近社會現實,時尚接地氣,可以引起社會主要群體的共鳴,已成為當下中小成本影片的共同特點。說穿了,中小成本電影的優勢就是新穎的創意與優秀的劇本,想要贏得投資,就必須能講一個打動人好的故事,以內容為王,題材則應選擇貼近社會現實、年輕人感興趣的都市話題,要緊跟時代,把握潮流並且接地氣,這是致勝的不變法則。
 

隨著大陸文化產業政策的融合,消費族群對中小成本電影的追逐越趨火熱。如果說,一年半前的《失戀33天》是國產電影以小博大的先聲,那麼,華語片戰勝「好萊塢」在今年春天則已蔚然成風。2011年光棍節上映的《失戀33天》的3.5億元票房曾被視為奇跡,短期內無人能逾越,但從2013年賀歲檔開始,國產片的票房神話卻接連上演。首先是《泰囧》創下了12.6億元的紀錄,隨後《西遊降魔篇》又以12.46億元的成績緊追在後。就在賀歲檔收工,觀眾準備偃旗息鼓時,中小成本電影的成功案例卻越來越多:下檔不久的《北京遇上西雅圖》5.2億,仍在上映的《致青春》已收7億元,而《中國合夥人》勢如破竹,5億元票房是保守估計。在這樣的發展態勢下,我們絕對有理由說,中小成本電影正在迎向它的春天!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