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47期】【專題】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呼喚(一 )

  
「美麗中國」需引入「好城市」理念

李克欣(中科院上海高研院低碳城市研究中心主任)

清潔能源進行式
2012年,中國大陸在相關政策的引導和扶持下,
清潔能源在工業、建築、交通、公共機構節能
等各個方面「嶄露頭角」,開始慢慢深入大陸人民
的生活。
20128月,國內單體最大純秸稈沼氣
發酵池在河北唐山建成,即將試驗產氣,日產氣量
可達
2萬立方米。(新華社照片,閆軍 攝,
唐山
[河北]20121221日)

編按:當前中國與發達國家的最大差距是生態的差距,生態文明建設任重道遠。因此,中共的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一股在新起點上探索生態文明建設的活力正在大陸各地出現,並引發了從理念到路徑再到制度創新的思考。本報從「城市發展」、「生態保護」、「汙染防治」等面向,為讀者介紹這個影響當代中國未來發展的美麗新趨勢。

目前,中國大陸不少新城鎮和大城市周邊的新城已成為「要面子」的載體。超高建築、超大廣場、超豪華政府辦公樓、超高級公廁等不符合市情的「城市形象」比比皆是。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排水不暢、PM2.5超標、通勤辛勞、環境污染等「城市病」卻成為真正的城市形象。

因此,中國發展需要引入「好城市」理念。「好城市」是經濟發展好,生態環境好,市民生活好的新型城鎮,同時也是能維繫生態安全,保障生態調節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環境的一種生態產品。

建設「好城市」,創造生態產品,需要對城市進行頂層設計。首先,要創建「新時期的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的理論學說」,秉持環境調和、環境利用、環境保護理念,堅持順天、因時、應變、簡約、唯美原則,運用系統仿真、優化決策技術手段,指導人與自然和合共生、和諧發展。

其次應優化城市空間佈局,推廣「單元城市」模式。「單元城市」是中科院上海高研院通過深入研究,在實踐應用的基礎上推出的智慧低碳城市的空間新模式。

單元城市的建設遵循「分散式、多中心、雙核結構」原則,改變現存的「攤大餅」城市發展模式,推動城市有序發展。利用多個分散的城市單元,分擔城市負荷,將城市「集中大餅」佈局改變為「城+單元」的「分佈小餅」佈局,在城市單元範圍內解決大部分城市問題。

在「單元城市」中,核心是由功能構築物、生態綠地、農田菜園和道路構成的高密度、大院式的城市單元,多數居民可在其中工作、居住、教育、醫療、健身,促進「職居平衡」,大幅減少單元城市範圍內的交通量。居民出行以高效、安全、清潔的智慧低碳交通系統為主,宣導公交優先。

第三,建設「好城市」需要智慧低碳的技術路徑。以城市單元為基本單位,由分散式能源、分散式水務、分散式垃圾處理等組成「智慧城網」系統,使得單元城市的生命線基本實現屬地化。

只要秉承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的理念,優化城市空間佈局,合理運用智慧低碳技術,中國大陸的新城鎮必將成為一件真正造福人類的生態產品。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