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三顆銼去尖端的達姆彈劃過了哈爾濱車站的月台,也劃穿了日本樞密院議長伊藤博文的胸膛。倒在血泊中的是日本現代化的締造者、軍國主義的代表人物,也是策劃日本對外擴張「大陸政策」的戰爭販子;開槍的人是安重根,是中國人眼中的義士,朝鮮人心目中的「第一烈士」,是日本人口中的罪犯。「功蓋三韓名萬國,生無百歲死千秋。弱國罪人強國相,縱然易地亦藤侯」是孫中山先生對他身後的評價。
明治維新後,日本制定了對外擴張的「大陸政策」,想要「借道」朝鮮,覬覦中國東北。正是為了這個目的,伊藤博文內閣一手策劃了對朝鮮李氏王朝的侵略和兼併,也發動甲午戰爭染指台灣及澎湖。出身韓國「兩班貴族」(士大夫階級)的安重根,目睹國家淪喪,先是通過辦學開展愛國文化啓蒙運動,後又棄筆從戎,到中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地區投身反日義兵運動。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在哈爾濱火車站擊斃首任「韓國統監」伊藤博文。遇刺前,伊藤博文志得意滿,挾日俄戰爭勝利之姿趕赴哈爾濱,與強佔中國東北的俄國人協商劃分勢力範圍;行兇後,安重根從容就義,在法庭上陳述自己是「以韓國義兵參謀中將的身份,為祖國的獨立和東洋的和平」搏殺伊藤博文,並揭露伊藤侵略朝鮮半島,破壞東亞和平的15條罪狀。次年3月,安重根在旅順監獄被日本佔領當局秘密處死。半年後,日本強迫朝鮮簽訂《日韓合併條約》,開始了對朝鮮半島長達36年的殖民統治。
紀念安重根義士的意義,不單是尊崇他以身殉國的反帝愛國主義精神,也在於紀念以他為代表的,數以千萬計在反對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戰爭中所犧牲的英靈,當中包含著在反殖民鬥爭中犧牲的近50萬台灣先民。去年6月韓國總統朴槿惠訪華,稱贊安重根是中韓兩國人民共同敬仰的歷史人物,希望能在哈爾濱市竪立紀念碑,得到大陸當局積極的回應。今年1月19日,位於哈爾濱火車站的安重根義士紀念館正式揭幕,體現了兩國在涉日歷史問題上的共識。此舉,自然是引起日本當局的恐慌,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辯稱:安重根是恐怖分子,是被判死刑的罪犯,並批評中韓設立安重根紀念館的做法無助於區域和平合作關係的推動。日本的外務省官員更語無倫次的,痛斥中韓兩國為「罪犯」建立紀念館,「太不像話了!」
針對安倍內閣的蠻橫發言,南韓外交部反駁,強調「安重根是爭取國家自由和區域和平而捐軀的偉人,伊藤博文則是動員武力侵略朝鮮半島、帶給韓國人極大傷痛的罪魁禍首」。聲明中指出,日本政府無知的發言,令人驚訝,這顯然意味日本當局對歷史仍有錯誤認知,刻意美化過去的侵略歷史;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秦剛更反唇相譏:安重根是歷史上著名的抗日義士。如果說安重根是「恐怖分子」,那麼靖國神社裡供奉的14名二戰甲級戰犯算什麼?如果把設立安重根義士紀念館稱作是「對恐怖分子的禮讚」,那麼日本領導人參拜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的行為又算什麼?
安重根到底是第一烈士還是恐怖分子,伊藤博文到底是野心家還是改革家?這個問題,是一個價值命題而不是事實命題。事實命題只重視真假,無關是非;相反的,價值命題重視對和錯,涉及行為主體的目的、利益、行為選擇與價值判斷。就如同安倍內閣應不應該去祭拜靖國神社一樣,這是壓迫與反壓迫、殖民與反殖民、侵略與反侵略的鬥爭,這當中沒有任何妥協,沒有折衷主義,只有立場問題。令人遺憾的是,就有這樣一位「台灣人」,最近在接受日本《WEDGE》月刊的專訪時,非但表示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是「理所當然的事」,還呼籲安倍政府要制定日本版的「臺灣關係法」,以作為日後「日美台聯合」建立遠東新秩序的基礎。他不但高度評價安倍政府的戰爭崇拜,還說:「(安倍)不屈於中國和南韓的不合理要求,打算展開在亞洲擁有主體性的外交」,「日本為了全世界,應成為亞洲領袖」。
這是對歷史的嚴重扭曲,對被侵略民族的出賣,也是對數以千萬計在日本軍國主義鐵蹄下被揉濘犧牲的亞洲人民的褻瀆。這個「台灣人」是誰,他就是過去二十年主導教改,執行「去中國化」政策,擅長操弄民粹在台灣政壇翻雲覆雨的李登輝。你可以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但請不要當台灣歷史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