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期】一次詩人的亮劍,一段變奏的華彩!

討論會小圖時間:2014年2月9日(日),14:00~15:25

地點:臺北市同安街107號 紀州庵文學森林

主題:雜文是「感應的神經,攻守的手足」

《毒蘋果札記(1979-2013)》

(2014年2月遠景出版/遠景叢書No. 86)

左翼詩人施善繼自比陳映真「蘋果樹」上的一顆「毒蘋果」,以此為名寫下一系列雜文。用「十年磨一劍」不足以說明詩人集三十餘年之功,以簡練之筆寫音樂、寫人物、寫生活的苦心孤詣。詩人的雜文逢敵亮劍,攻守犀利,大有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的刺世鋒芒。有癖有疵,有情有真氣是詩人「感應的神經,攻守的手足」,讓我們隨著詩人的筆鋒及其劇毒的雜文,論劍「紀州庵」。

主持:陳福裕(兩岸犇報社長)

與談人:

施善繼(詩人)

趙剛(東海大學社會系教授)

陳昭瑛(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主題:光復初期台灣的文學思潮

《光復變奏─戰後初期台灣文學思潮的轉折期(1945~1949)》

(2013年11月 國立台灣文學館/台灣文學史長編No. 13)

一場迷霧般的文學論爭,一本旨在解謎的文學史書。徐秀慧花費數年翻找滿是煙塵的1940年代報刊,為了解答七十年前一場驚心動魄的文學思潮,如何嘎然而止。「二二八」之後,以「紀念五四」為名所打開的「重建台灣新文學」、「文藝大眾化」的討論,剛萌發即被捻熄,導致台灣現代文學失根飄零,移植西方。光復後這場台灣文藝界齊唱的變奏曲,是「五四」主題的繼續和變形,徐秀慧以一段華彩,重新演繹。

主持:呂正惠(人間出版社發行人)

與談人:

徐秀慧(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

藍博洲(作家)

許育嘉(夏潮聯合會會長)

主辦單位:夏潮聯合會‧兩岸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