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期】專題:嫦娥登月 ── 嫦娥三號開啟中國航太新征程

新華評論

嫦娥抱「玉兔」,逐夢廣寒宮

£¨¿Æ¼¼£©£¨2£©æ϶ðÈýºÅ£ºÊ״μ¯Öй«²¼µÚÒ»ÔÂÖçÆÚÅÄÉãµÄÕÕƬ

嫦娥三號地形地貌相機拍攝的月球車(玉兔)側面圖像。(2013年12月16日04時57分攝)

作為中國大陸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中承上啟下的關鍵一環,「嫦娥落月」不僅寄託著千百年來人們關於月宮的種種美麗想像,更充滿著技術上的風險。正因為如此,當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橘紅色的尾焰從人們視線裡慢慢消失時,一個民族的思緒也被帶進了茫茫太空——

漫漫奔月路,人們期盼著嫦娥三號能夠平安著陸月球。

航太是充滿風險的事業,月球探索更是如此。迄今為止,人類共進行了129次月球探測活動,成功率僅51%。對於嫦娥三號來說,實現成功發射僅僅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在接下來的征途中,各個系統均有大量新技術和新研產品的嫦娥三號,還要經受月面軟著陸、兩器分離、月地間遙操作、月面生存等眾多充滿挑戰的考驗。

展望中國大陸航太征程,月球探索必將帶來更多驚喜與收穫。

作為人類深空探測的起點,探月具有許多現實而重大的價值:提供戰略性資源,開展真空、微重力和低磁場試驗,觀測太空,監測地球環境變化……這其中不少內容正是嫦娥三號的使命。

中國大陸的月球探索活動,雖然起步晚,但是起點高;雖然投入少,但是效益高。首次發射的嫦娥一號,實現了4項科學目標,獲得了中國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圖;嫦娥二號獲得了更清晰、更詳細的影像和資料,創造了世界航太領域的多項第一,為嫦娥三號實現月球軟著陸奠定了基礎。可以相信,裝備更先進、性能更優越的嫦娥三號,將為人類認識月球作出更大的貢獻。

隨著嫦娥登月成功,廣袤的太空將會出現更多、更活躍的中國身影:在近地軌道組裝大型空間站,開展地面上無法進行的科研實驗;開展有人探月活動、組裝飛往火星等天體的飛行器,把中華民族的夢想寫在更加高遠的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