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48期】農民工過春節──過節篇

年輕一代過春節 ──延續傳統與現代節奏之間

每年除夕夜,在劉紫宸熟睡的時候,細心的父母都會把特意從銀行換來的嶄新的壓歲錢,用同樣嶄新的小手帕包好,偷偷地藏在他們的枕頭下面。等到大年初一一睜眼,劉紫宸會迫不及待地把手伸向枕下:在那裡,他總能收穫一年中最大的期待和秘密。


劉紫宸是出生於山西省曲沃縣的大陸「80後」一代,在他們的記憶裡,童年過春節總是忙碌而快樂:從臨近年關的一個月前開始,全家人就要忙著準備過年。除了上街買糖果、鞭炮、炸丸子,以及準備其他各種零零散散的年貨外,每年「例行」的還有三件事:

大掃除。這一天全家人都要起個大早,把傢俱搬到戶外,掃除家中角角落落的灰塵,再把大大小小的家什挨個擦洗乾淨,然後搬回室內。一天的時間很緊張,有時天黑後一兩個小時才能全部清理整齊。

炸麻花。在院中壘起爐灶,劈柴燒火,大家各自分工,有人搓麻花,有人燒火,有人負責下鍋。剛炸出的麻花又軟又香,大家邊聊天邊「工作」,餓了就吃幾口麻花,是左鄰右舍、親朋好友相聚最熱鬧的一天。

寫春聯。年前總要抽出一天時間,由舅舅書寫全家兄弟姊妹八戶的幾十幅對聯。劉紫宸和表哥表弟負責研磨、換筆、加墨、晾放,從舅舅的講述中,學習各種與春聯相關的知識。

時光飛逝,已近而立之年的劉紫宸至今仍然保留著記憶中最珍貴的一些春節習俗。但是與過去相比,在快節奏的工作生活壓力以及社會物質文明越來越豐富的雙重作用下,像他一樣的大陸「80後」過春節的方式更趨簡約,更多意義上追求享受和放鬆。

「我不用再像母親那樣,費幾天工夫去炸魚、做丸子,準備其他一些春節食物。」和丈夫經營著一家音像製品小店的張悅豔說,「這些都能在超市裡買到,而且可選的品種很多,與父母那一代相比,我們年輕人自己動手備年的情形已經很少了。」

今年春節,在加拿大留學的劉遠沒有回家,他準備通過「網路」向家人拜年。春節前夕,他使用免費的音視頻系統囑咐媽媽:「過年不要太累,年夜飯可以訂在飯店吃,打掃家也不用親自動手,可以雇『小時工』來完成……」

在一家報社擔任編輯的張宣博也沒有像當年父母那樣,在春節前一個月就開始準備年貨。由於工作忙,他通常是抽工作之餘的時間,去超市進行一兩次的集中採購。

「電視的普及給傳統的春節娛樂方式帶來了革命性更新,而手機的普及也提高了人際溝通的便捷性。」山西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專家孫麗萍說,「社會在發展,要保證精彩的民俗元素和深厚的民族傳統不被丟失,中國年青一代就要在適應變化的過程中,積極尋找新的過年方式。」(新華社)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