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 / 本報專題組
看問題── 行政體制改革大不易
一場權力格局的重新調整
根據新華社的報導,大陸自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在安徽省六安市葉集鎮進行了基層行政體制改革的試點工作,探索基層大部門制改革的可能性,可惜最終卻「改革失敗」。
葉集鎮在1995年被批准為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鎮。1998年,安徽省批准設立葉集改革發展試驗區。而在改革進行了十多年後,葉集鎮的機構設置卻又踏上了「回頭路」。當時牽頭設立試驗區的安徽省體改委原主任周古廉說,上世紀90年代中期,葉集率先打破部門分割,將關聯部門合併成一個大機構。試驗區僅內設經貿發展計畫局、農村發展局、教育科技局等17個大機構,對應上級72個具體部門。
從實際需要出發,不搞上下對口,不照搬縣級通行模式設置機構,曾一度讓葉集試驗區實現科學配置職能,提高工作效率。張成民曾任葉集農村發展局局長。該局當時包含林業、水利等10個部門職能。「機構精簡合併,有效避免了部門爭權爭利現象,正是農、林沒分家,退耕還林等涉及多部門利益協調的工作,才做得又快又好。」張成民說。
雖然當地政府承認當年「大局制」有效實現了減員增效,但如今葉集的改革仍然「夭折」。當年合併的部門如今又重設。試驗區工作人員隨著機構重新裂變而膨脹,從1999年的358名快速擴張至579名。
周古廉說,由於相應的財稅體制沒有配套改革,仍然按照條塊劃撥,並且近年來部門資金用途規定上越來越細化和分割,導致當地財政支持資金劇降。隨著國家轉移支付的力度加大,各部門專案投入相應增多,葉集在申請專案時一再遭拒,不得不重新單設機構才能獲得專案資金。但是由於前期人員精簡,目前許多局單設後,嚴重缺乏工作人員,「1人局」、「2人局」現象普遍。葉集一位局長打趣稱自己是「光杆司令」,頂一個「帽子」,只是為了申請政策資金的方便。
專家指出,葉集試驗區是中國大陸推進行政體制改革艱難的縮影,也折射出行政體制改革需要取得新的突破。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遲福林認為,比起經濟體制改革,行政體制改革的艱難性表現為,「每一次行政體制改革,表面上是機構、人員、數量的增減,實質上卻是一種權力格局的重新調整。」
大陸分析人士認為,作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等多項改革交匯的行政體制改革,目前已進入「深水區」,民眾普遍期待能建成公眾服務型政府,廉潔型、節約型政府,阻止奢侈浪費之風。
編按: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經歷六次深化改革。在行政體制改革方面,從適應計劃經濟轉向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 濟。然而,在行政體制改革中還存在一些讓大陸民眾普遍感到不滿意之處。因 此,從中共十八大開始,行政體制改革就成為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到了今年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更是把行政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提出必須切 實轉變政府職能,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本版為讀者介紹大陸行政體制改革的相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