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期】2013年,影響妳未來的10個關鍵詞

一、 深化改革:中國大陸政府換屆  擘畫改革藍圖

三中全會

三中全會 (網路圖片)

2013年3月,大陸全國政協及全國人大會議先後閉幕,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國家機構領導人和全國政協領導人,平穩有序的完成新老交替,實現近十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高層人事交接。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選舉習近平為國家主席,決定李克強為國務院總理,選舉張德江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選舉俞正聲為全國政協主席。新一屆的中央領導班子厲行整風,作風建設、反腐廉政建設、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成為四大方向。分析指出,過去一年,以反腐、節約、整風為核心的「習近平政治學」,和以調結構、促改革、城鎮化為重點的「李克強經濟學」,互相呼應。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確立了明確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全會決定: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要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實現政府財力增強和經濟快速發展的雙贏目標;要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要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要改革司法體制和運行機制;要健全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要加快完善互聯網管理領導體制;要健全國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和完善自然資源監管體制等重大舉措。

會議同時決定,設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和「國家安全委員會」兩大機構。
國家安全委員會主要職責是制定和實施國家安全戰略,推進國家安全法治建設,制定國家安全工作方針政策,研究解決國家安全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是:統一部署全國性重大改革,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協調各方力量形成推進改革合力,加強督促檢查,推動全面落實改革目標任務。

會議公報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靖國神社:日本政局右翼化 東亞安全局勢驟緊 

2013年12月26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不顧亞洲各國的反對,公然參拜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徹底激化東亞各國關係與受到戰爭侵害的人民感情,也挑戰了歷史正義和人類良知。自安倍晉三於2012年末再次成為日本首相之後,2013年的日本急速「右轉」,政客乃至日本社會大肆鼓吹右翼思潮、煽動排外情緒,並企圖修改二戰後簽訂的和平憲法,不再限制日本的自衛權,以逐步增強日本的國防實力,對東亞及整個世界的和平危害不容小覷。

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靖國神社是二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對外發動侵略戰爭的精神象徵,至今仍供奉著對亞洲各國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14名甲級戰犯。安倍政權參拜靖國神社的舉動,實際上是美化日本軍國主義對外侵略和殖民統治的歷史,企圖顛覆國際社會對日本軍國主義的審判,挑戰著戰後國際秩序。台灣人民作為歷史上受到日本軍國主義侵略和殖民統治的直接受害者,對於安倍政權這種不能深刻檢討和反省戰爭罪行的不負責任行為,必須提出強烈抗議和嚴厲譴責。

此外,日本版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於2013年12月4日正式成立,率先開通美英的熱線運作。日本通過此舉加強深化美日同盟的安保條約,並以特定秘密保護法、國家安全保障會議、集體自衛權及修訂美日安保條約防衛指南,構成安倍政府強力推動整編全套的國安計劃。 事實上,日本軍國主義對外擴張所造成的嚴重傷害殷鑑不遠,日本當局唯有正視和反省侵略的歷史,亞洲的安全與和平才有可能獲得保障。

三、棱鏡計劃:美國以反恐為名監控全球,斯諾登揭秘

2013年六月間,英國《衛報》報導關於美國竊聽各國事件引起全球譁然。據爆料人斯諾登表示,美國政府正在秘密進行一項代號「棱鏡」的情報監視活動,範圍擴及全球在內的國際社會與個人。斯諾登在收集大量情報機密文件後,連夜逃往香港,6月24日,他迫於美國的壓力輾轉向俄羅斯,並最終成功尋求到了為期一年的臨時庇護。

斯諾登先後透露了美國對德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國的監視情報,其中德國總理梅克爾成為頭號監聽對象。其洩露的機密文件曝出了幾十年來最大的政府竊取數據醜聞。該事件摧毀了人們對政府僅存的信任,對國家安全局的恐懼則成為美國人普遍觀念的一部分。

斯諾登事件揭開了美國以反恐、國家安全為名的全球監視,讓國際各國看到了美國在國際事務中搞雙重標準的事實,也在更深層次。

四、嫦娥登月:神十順利升空、嫦娥三號登月  中國航太邁入歷史新頁

2013年,包括神舟十號和嫦娥三號的順利升空,為近代中國航天史譜下歷史新頁。

6月11日,神舟十號載人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順利將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與天宮一號飛行器順利完成對接。同時,本次飛行任務中,由首位80後女性飛行員王亞平擔任授課主講,從天宮一號通過視頻通訊對地面中小學生進行空間授課的內容,受到全球各大媒體的關注。

12月2日,肩負中國大陸登陸月球重責大任的嫦娥三號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此次任務對月球地表形貌與地質構造進行了探測,並挑戰了中國探月工程史上的多個首次。「嫦娥三號」裝載「玉兔號」月球車首次實現中國大陸太空科學新里程,成為全球第3個實現月球軟著陸的國家。

探索世界,探索宇宙,本來就是人類的本能,也是人類的使命。中國大陸開展探月,毫無疑問,將對中國大陸的科技進步起巨大推動,對經濟發展與結構調整將起重要提升。此外,對新型高科技人才隊伍的培養與成長,對新興學科的誕生與發展,提高全民的科學素質以及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與提高等各個方面,都將產生並發揮難以估量的巨大作用。

五、防空識別區: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  合法行使領土領空自衛權

2013年11月23日,中國大陸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與日韓兩國識別區部份重疊。此舉引發日本強烈抗議並擴大其空識區,後又推進國家安全戰略,繼續牽制中國。美國強勢干預東北亞區域事務,先後派出B-52轟炸機飛越釣魚島上空,並出動核航母在沖繩附近海域與日本進行大規模演習。韓國表態不承認,後於12月初擴大其空識區,覆蓋與中國大陸有主權爭議的蘇岩礁。歐盟部份國家亦表示關注,澳大利亞提出批評。東海局勢一時收緊。

面對各國反應,大陸當局強調,劃設識別區,目的在捍衛主權和領土領空安全,維護空中飛行秩序,並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和目標,亦不影響有關空域的飛越自由,認為這是中國大陸有效行使自衞權的必要措施;在完成相關準備工作後,還將適時設立其它防空識別區。

12月4日美國副總統拜登在北京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會後並未公開具體對話內容,但隨後華府對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的立場大幅度轉彎,截至目前,包括美日韓在內,已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航空公司向中方通報飛行計劃,形式上承認中國防空識別區,評價稱,中國進入防空識別區「鞏固」階段。

六、習吳會面:台灣希望在一個中國架構下加入RCEP

「習吳會」於6月13日登場,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於會中提出下階段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具體議程,除儘快完成兩岸ECFA後續協商、兩會互設辦事處,還首度提出台灣希望在「一個中國架構」下,比照兩岸簽屬直航協定與ECFA模式,加入由大陸主導的區域性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並推動兩岸簽署教育協議與貨幣互換協議。

吳伯雄表示,他在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面時,強烈要求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他說,台灣盼望能儘速加入RCEP,這能讓RCEP的組成更為完整,並維護台灣在亞太地區的實質經貿利益。

台灣是應該是回歸到民族共同市場、回歸到亞洲國家體系,還是繼續緊抱著一個虛構的全球市場,實則依附在美國的霸權戰略下做為其重返亞洲的「不沉航母」?歷史正在逼迫我們回答這個問題。

七、非核家園:20萬人反核遊行 拒絕核電核廢

3月9日的台北街頭,展開一個全島串連的反核遊行,共計全島約有20萬人共同參與,展現出NGO團體橫向聯結的巨大能量。這場反核遊行,打著「反核,不要再有下一個福島」的口號,提出包含「停止追加核四預算」、「停止危險核電,核一二三儘速除役」、「核廢立即遷出蘭嶼,全面檢討核廢政策」等口號,要求終止核四運轉的程序與無止盡的資金投入,並且拒絕不安全的核電廠與沒有去處的核廢料持續影響台灣居住與生態環境。

這場以都市中產階級為主要成份的「市民大眾」,體現福島核災後對核能安全的集體焦慮,指向對藍綠技術官僚體系實現現代化治理能力的不信任。然而,從代表著奇異、西屋等軍工複合體利益的台北美國商會對廢核問題的頤指氣使,而朝野政黨和社會大眾對此卻都噤聲不語的現象看來,當前政府失能和核能安全所暴露出來的依附性發展的現代性危機的根本卻未能反思性地在遊行中彰顯。

因此,在整個反核運動過程中,美軍工複合體這個主導著台灣核能政策的背後幽靈,得以隱身在「國家安全」、對美軍事採購的大纛下被視而不見,就連支撐著核能使用正當性的依附型資本主義發展路徑,也被刻意的略而不談。在台灣,想要落實「非核家園」的願望,恐怕不可避免地要碰觸依附型資本主義發展的現代化迷思,更不能不清理諸如民選「美國軍事託管地民政長官」式的殖民地遺緒。

八、大國合作:敘利亞化武危機峰迴路轉 外交對話取代片面干涉主義

於2011年年初爆發的敘利亞內戰,由敘利亞政府與敘利亞反對派之間的衝突引起,戰事持續至今已經三年。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於2011年1月26日,隨後演變成成為武裝衝突。內戰持續至今導致逾十萬人喪生,超過一萬一千名孩童死於戰火。深陷內戰的敘利亞社會分崩離析,儘管敘利亞和平會議定於明年在日內瓦召開,但它是否能為和平帶來曙光仍是未知數。

2013年8月21日,大馬士革郊區發生化學武器襲擊的報導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盡管敘國政府一再否認,美國等西方國家仍藉此為軍事干預敘利亞加緊造勢。地緣上政治上,敘利亞處於「中東心臟」位置,一直是各國亟欲聯盟的對象,在化學武器疑雲後,美國一度試圖藉機出兵介入戰事,然而在國內外普遍反對的輿論下,終未有行動。9月9日,俄羅斯提出「以化武換和平」倡議,敘化武危機峰回路轉。在數周的外交談判之後,敘利亞政府已經開始和聯合國合作,銷毀化學武器。10月31日,聯合國禁止化武組織宣布,敘政府已銷毀了所有其宣布的化武生產和組裝設施。

敘化武危機演變表明,只有對話才有和平,通過和平和外交途徑解決危機的原則是被國際社會廣泛接受,動輒揚言武力解決問題的方式實不可取。此次敘利亞化武危機,通過美國國務卿克里和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的直接對話,非但成功的化解了一場師出無名的軍事干預,也向國際社會宣告世界秩序重回到「大國合作」的基調,美國的片面干涉主義已是強弩之末。

九、拉美一體化:查維茲逝世,繼續未完的反霸權民族解放事業

2013年3月5日,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於當地時間16時25分去世,享年85歲。古巴革命武裝力量在首都哈瓦那入海口的莫洛城堡鳴放21響禮炮,以最高軍禮送別古巴盟友、委內瑞拉已故總統查維茲。

關於查維茲的逝世,歐美主流媒體幾乎一面倒地額手稱慶,並大談今後拉美政治的民主化與經濟的自由化。相反地,多數拉美國家、非洲和加勒比海國家領導人卻都以出席葬禮表達對查維茲路線的支持。出席3月7日葬禮的大批民眾中,許多人身穿代表執政黨的紅色衣服,手捧查維茲遺像,揮舞著委內瑞拉國旗高喊:「查維茲不死,他還活在世上,革命持續進行。」

拉美國家不約而同的這一波「向左」的發展思路,在光譜上包含著從溫和到激進的立場。但仍具有幾個共通之處:首先,是反對新自由主義,強調國家對經濟的自主性,由國家而非跨國公司控制本國自然資源。其次,不同程度地尋求與美國保持距離,看重與世界各國發展多元的貿易關係,使拉美不再是美國的後院。第三,尋求拉美一體化,參與並推動沒有美國參與的地區一體化進程。第四也是最為突出的特點是:大力推動社會正義,高度重視通過社會變革縮小貧富差距,維護弱勢群體的利益。

西方主流媒體高調的宣稱,後查維茲時代,拉美左翼反美勢力將走向式微。這是因為沒有看到拉美「向左轉」的浪潮,根本不是依靠某個政治強人意志貫徹的結果,拉美作為美國「後院」的歷史,已一去不復返。查維茲雖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謝幕了,但他的發展理念與實踐經驗,必將為拉美和世界各地脫離霸權干預與依附的發展進程,繼續提供豐富的借鑒和養分。

十、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亮紅燈 民眾消極自保

2013年台灣爆發多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涉及過期食品、有毒或未經核可之食品添加物,範圍波及常見的民生必需品,諸如毒澱粉、摻偽、標示不實以及食用油造假事件,引發民眾「食」的信心危機。

從美國毒牛進口事件、塑化劑風暴,一直到2013年爆發多起食安問題來看,台灣食安體系的建構深受人民的質疑與撻伐。然而,事後補救方案,著手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案與宣導、檢舉機制,卻難以深入剪不斷理還亂、大賺黑心錢的政商權錢交易結構。

民以食為天,「您吃得安心嗎?」做為最大受害者的一般民眾,只能在食安危機當中自求多福,消極避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