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又假又毒之怪現象
假油問題未平,偷排廢水問題又起,似乎又重演多年前讓人印象深刻的米糠油、鎘米以及RCA事件。歷史好像重播一樣,彷彿當年在拼經濟年中長大的阿信,又退回到幼年時的模樣,一樣堅苦卓絕地面對各種艱難的遭遇,整個臺灣的環境保護與民生安全,似乎未曾長大。
今年年度關鍵字「假」傳達了民眾對食品造假的普遍不滿,同樣當科技大廠擱著設置好的污水處理設施,逕自將有毒廢水排放至河海,藉由降低處理製成過程污廢料的支出,提高整體的營收,不也是一種造假,而且這種造假更是將內部成本外部化,一如桃園RCA廠那幾口將有毒廢水打入地下的深水井,至今該廠區周邊受污染的土地仍無法恢復,這種幾近不可回復的污染,怎麼會是幾個鞠躬、每年捐錢贖罪可以了事的?
當產業獲利能力降低而試圖降低成本支出,或者為追求低價代工毛利的提升,這些都顯示產業悄然在面對新的困境,這是臺灣近年發展上的困境,特別當勞動者薪資成長倒退而物價又節節追高,這個小型而封閉的市場讓各種類型的生產者以各種取巧變通的方式鑽營各式節省支出的花招,沙拉油加色素變橄欖油不稀奇,私自興建暗管通河通海不夠看,臺灣海峽得長出一隻喝假橄欖油泡高科技毒水的巨獸哥吉拉才是真的。
這30年咻一下就過去了,在怎麼爛的節目也該結束了,無奈臺灣環保只是個被借殼上市的公司,裡頭養出有頭臉的政治掮客不知幾許,且早已徹底淘空這家公司,這班丑角仍盤據在主流的政治與媒體上,明著高舉環保第一臺灣優先,卻又不停以各種政策讓利給具有污染性的產業,既是准許開立公司減免稅賦又是廉租賤價土地供其設置廠房,最後在選舉時要求這些廠商的資金襄助,形成緊密的政商聯盟。
厲害的不是這些可被檢測可被量度的假油、毒水,而是在這些假物毒水背後,始終循環再生、相互滋潤,乃至於生生不息的政經結構;當這些政商利益代理人一批批在自稱民主舞台上輪流演出改朝換代的套戲,這才是最假且最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