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的前景
非公經濟迎來發展良機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關於「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與「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提法引起大陸各界廣泛關注。根據大陸媒體的報導,許多專家均指出,大陸經濟體制改革最重要的面向之一是國有企業市場化改革。
國企改革路徑明確
據新華社報導稱,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是市場化改革。「用市場化的手段來配置資源,這次改革的路徑更加清晰。」大陸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春曉在接受大陸媒體採訪時表示,國企改革就是需要國企在市場化基礎上推進,不是行政手腕強力推進。
張春曉還認為,從會議公報內容看,國企改革的穩步推進基本符合市場預期,能夠同時滿足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國企戰略的調整要和整個市場發展的步伐一致,不能過快,也不能過慢。快了容易導致國有資產流失,慢了就會影響經濟發展步伐,制約經濟發展。
不過市場是一把雙面刃,國企改革在探索國資監管手段等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張春曉透露,隨著市場化程度的加大,未來有望把大陸國有資產的管理權放給企業,監管部門需認真思考探索如何使國資監管手段和市場變化相一致。如果監管手段跟不上,市場化程度越高,效率越不易提高。同時,要用新辦法發展好公有制與非公經濟兩個重要基礎,加快引進包括社會資本在內的優秀戰略投資者步伐,促進混合經濟發展。
此外,地方投融資平臺等國有資產投資部門的功能需要規範修正。張春曉表示,平臺是整合、配置國資的較好機制,但其功能應回歸投資平臺,只能市場化地運作國有資產,而非用作其他用途。
民營企業大有可為
由於公報首次提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中國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根據新華社的報導,兩者的並列將進一步提升非公經濟的地位,對民營經濟明顯利好,預示著未來5-10年將是民營經濟的黃金發展期。
報導指出,非公經濟在此次改革中將有更多機會。對於能夠市場化的環節,只要民營資本具有進入的條件,都可以參與國企改革、國有經濟的發展。除了涉及國家安全、關係國民經濟命脈、重要自然資源等特殊行業不能放開外,其他行業只要滿足市場條件,國有經濟就會有序進退、有序調整,此時民營經濟會有序進入、有序發展,最終實現國有經濟和非公經濟共同發展,形成中國大陸經濟的兩個重要支撐。
根據大陸專家的意見,三中全會公報再次強調「發展混合所有制」,預示著將有很多央企和民企結合在一起。混合不是機械的組合,而是有機的融合,將有利於民企以大企業為龍頭,形成分工明確的產業集群,對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是個機遇。
專家指出,公報提到的問題肯定是方案的重點,對於沒提到的分類監管、打破壟斷等問題,可能要留待會後深化國企改革方案的出臺。同時,會議提出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沒提「退」的問題,預計國企從某些領域退出的過程不會立刻執行。(文編/本報專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