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考研的那段日子
「我的台灣同學」大陸徵文優秀作品
■ 靳敏(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河南鶴壁)
時光如白駒過隙,只覺得就那麼一晃的功夫,結束大學生活已兩年了。
在這兩年不長不短的光陰裡,每天都上演著諸多的人情故事,倘若不是要寫征文這樣一個契機勾起我心中的細細追憶,絲絲緬懷,只怕大學時光早已深埋心頭,無從想起,特別是我和一個台灣女孩的友情——一段既是兩人友情亦是兩地同胞間的美好友誼。
我的大學生活中,給我留下最美好記憶的,就是這位來自台灣、名叫張樺君的女孩兒,她的性格如名字般有些像男孩子,豪爽卻也不乏心思細膩。高中時,她隨工作在大陸的父母來到大陸,考大學時便也選擇了在大陸就讀。我們的一切故事,源於同一所大學,同一個班級。
記得那個開學的日子,雖是夏末,陽光依然明亮的晃動人眼。在辦理入學手續時,一抹清新的嫩綠色映入我眼簾,我和一身清新裝扮的樺君就這樣相遇了。等待的過程中,我們相談甚歡,友誼的種子開始萌芽了。我們都是只身前來學校,無父母相送,遇見之後都相互為伴去完成復雜的入學手續。
大學剛入學,對大多數人來說,來到一個新的環境,難免有些不適應,或者覺得孤單。而我們開學即相識,加上宿舍離得也很近,便順理成章地在以後的日子結伴而行。經常一起去上課、逛街、吃食堂,時間久了,彼此間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會知道對方在想什麼,很是默契。最「默契」的,是在一次英語考試中,我們的考場並不在一棟樓上,距離很遠,當考試結束後,我們見了面,都悶悶不樂的,說後才知道,我們在同一道題上犯了相同的錯誤,且都沒有將選好的答案寫在答題卡上。
有時,我們也會對一些事情有不同的觀點,從而出現分歧,這些分歧可能跟從小接受的教育和成長環境有關吧。比如,宿舍樓門前有塊草坪,經常會看到有人為了少走幾步,從草坪中踏過去,時間久了,就走出一條小道。剛開始我看到別人走也會憤慨一番,可到後來自己也突破底線,加入了踐踏草坪的行列之中,因為這條小道確實能節省一段路程。樺君看到我這樣子,很認真地對我說道:「你不應該這麼做,而是應該對這種行為做出批評教育,即使無果,你也不能被影響,喪失自己的道德底線。」我聽過她的話自己也頗覺慚愧,是啊,或許很多時候我們都對一些人和事無能為力,但或許我們至少能做到的就是「獨善其身」、「有所為,有所不為」,做最堅定的自我。樺君在很多牽涉到道德和個人素養的問題上從來不會含糊,只要是正確的事就堅決堅持,做事情非常有自己的原則,她的堅持精神令人敬佩,而不似我們有些同學的貌似「中庸」,表現的卻是不美好的東西。
其實看這條小道形成的原因,各人角度不同,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她認為這是某些人的素質不高,可我覺得是在景觀規劃設計時忽略了大眾的行為特征,規劃設計不合理。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很快就到了大四,有同學找了實習的單位,有人准備復習考研,我和樺君也觀望了好久,是找工作還是考研?在一次考研輔導班的試聽課上,我們報了名,加入到了考研大軍中,開始了另一種生活。我們每天一起上自習,早起讀書,一起為心中的那份夢想努力著。可是每天早起讀書是很辛苦的,有時我一犯懶,就給自己找個借口休息下下。而她卻是按原計劃進行,她的學習精神深刻感染了我。有段時間,為了換個學習環境,就在校外租了間小屋,除了學習外,我們還在附近的蔬菜市場上買些食材,自己做些小菜,這也成為枯燥學習生活中的一大樂趣。後來為了節約時間,回學校方便,還置辦了一輛自行車,當時還笑稱自己也是「有車有房」的人了。夢想讓我們的學習生活充實並快樂著。我不怎麼喜歡看文學類的書籍,而她特別喜歡看,有時在其影響下我也會看。
考研時間漸漸逼近。為了爭取更多學習時間,我們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幾乎都是在自習室裡度過,好像回到了高中時代。由於我們報考的大學不在同一城市,在考試時,去了不同的考場。雖然不在一起考試,但都牽掛著對方,及時給予對方以鼓勵。考試結束後,等待結果的同時,面臨的是畢業,離別在即。在畢業離校的前晚,即將離開生活了4年的大學時,雖已晚上12點,宿舍樓上的離校生,還在歡呼著與大學生活告別。我和樺君將宿舍的音響放到陽台上,為大家播放了孫燕姿的《我們的紀念日》,這首歌也是我們離別的紀念。我們瘋狂鬧騰,不知疲倦,期望以此來忘記即將到來的離別。
最終,我們各自實現了夢想,我考上了心儀的學校,她也去了向往已久的學校。而大學4年的朝夕相處、那段美好的學習時光便成為了我們一生的回憶。
雖然,我們現在不同的學校學習,但是我們的友誼卻沒有隨著距離變淡。我們再忙碌,每周都會以郵件或者電話的形式問候彼此。關心一直伴隨彼此。她常常對我說,想念大陸的朋友和美食,一切一切……等她完成學業,會來找我,並決定畢業後也要留在大陸發展。我期待和她的重逢。
【編按】
由台灣《兩岸犇報》和大陸《台聲》雜誌共同舉辦的《我的台灣(大陸)同學》徵文比賽,評選結果已於2012年7月出爐,並邀集得獎同學歡聚參加8/18~8/28由主辦單位舉辦的第二屆「創意中國研習營」活動。 感謝各位青年朋友們的熱情投稿參與,本期刊登大陸部分的參賽學生得獎作品,也期待大家踴躍參加本年度《青春少年中國夢》徵文比賽與第三屆「創意中國研習 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