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淵
《愛情公寓》可說是少數顛覆了一般電視劇的規則,先從網路竄起,挾其破十億的點閱率一路闖進電視平台,最後點擊率和收視率「雙贏」的奇葩。如今,已越來越多電視劇複製此一模式,但像《愛情公寓》如此成功的案例猶是少數。
當人們開始聚焦這部兼具《六人行》節奏和《宅男行不行》氣質的大陸本土創意劇時,卻驚奇地發現,這部作品居然來自於一個從未涉足電視行業的八〇後菜鳥團隊。借著該劇的熱播,該片製片人兼編劇汪遠,就八〇後新電視人的眼光解析:網路崛起後的電視劇生態。
誰說明星才是硬道理?
「這片子有沒有明星?花多少錢宣傳?錢都花哪裡去了?」這是汪遠在跑片過程中常被問到的問題。
《愛情公寓》第一季就在網路上爆紅,但直到第二季推出時,才得到東方衛視慧眼總算走入主流視野。不過一開始和電視台溝通時,對於經費的運用很難取得共識。「傳統電視劇都將總成本的50%-60%花在宣傳或明星上,給製作創意團隊的就只有30%,而我們卻將總成本的90%都花在了創意和製作上。」雖然電視台後來妥協了,但汪遠至今談起仍忿忿不平:「電視台主管受限於傳統收視率的觀點,又把收視率等同於五〇後觀眾的審美,所以才有『除非諜戰孽債苦情戲,否則別想上黃金檔 』的業內認知。我們《愛情公寓》這種的三不靠的劇集,別說黃金白銀檔,要被看見都很難。」
「明星是硬道理,但明星不能是唯一的道理!」汪遠是個美劇迷,對於創作和製作的堅持,多少受了美劇的啟發:「美劇中許多精品並非靠明星撐場面,好的創意和劇情不但能提高收視,更能打造明星,這一點在大陸電視劇市場從未被人看重過。幾乎所有從業人員都在抱怨,現在明星身價太高,製作團隊都是在為明星打工,而抱怨的同時卻又沒人試圖打破這個怪圈,大家無一例外遵循這種遊戲規則,邊抱怨邊打工。」
傳統收視習慣將被改變
除了不盲目迷信明星,汪遠對於電視行業收視率至高的標準也頗不滿:「現在很多收視率的含金量並不高,其中許多都是開著電視幹其他事情的觀眾。真正能穩穩當當坐在電視前的都是那些缺少選擇的觀眾,年輕人有多種收看方式來取代電視,而隨著IPTV的深入,中老年觀眾也開始在轉變收視習慣,最終傳統的收視習慣將會被打破。」
「隨著三網合一的推進,人們隨時隨地都能看自己喜愛的電視劇,為什麼還要被迫在規定時間段,苦守在電視前忍受著大量廣告呢?」汪遠笑說,「幾乎所有的電視劇都在搶黃金檔,但隨著傳統收視習慣的打破,每個人都有權利決定自己的黃金檔。」正是預見了未來的趨勢,汪遠顯得信心滿滿:「現在的電視劇看重五〇後的審美取向,但市場是需要細分,如同收視群需要細分一樣,我相信我們現在培育的年輕觀眾,過了二三十年後,他們就是我們的收視率。」
宣傳方式也需年輕化
最後,汪遠對於電視劇的行銷手法也提出看法。一般電視劇的推廣手段無非是四個發佈會加映廣告模式——開機發佈會、探班發佈會、殺青發佈會、正式開播再來一場媒體見面會。而發佈會無非就是一堆明星排排坐然後對著媒體大談拍片經歷,就算沒料也要曝料,以此搏得版面。汪遠笑說:「我們《愛情公寓》不搞這套,因為我們沒有明星嘛!」
《愛情公寓》雖然沒有大張旗鼓的發佈會,但在開心網、人人網、大陸眾多論壇甚至不少人的博客上,幾乎都可以看到《愛情公寓》的相關帖子。「機會像雨點一般向我打來,但是我都一一避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早死晚死都得死」,是年輕人最常在微博上轉貼的該劇經典台詞,而關谷請「隨便女」莫小雪吃飯的橋段,則在網上可以看到N個版本,簡直是網友創意的PK大賽。
不論這些帖子是片方的有心栽花,還是網友的無心插柳,其結果都構成了一個網上的擴散網。「更重要的是,這個以社交網站為主管道的擴散方式,正是年輕人最喜歡的交流方式。他們追求的是趣味、高效和與己相關,他們在意的是趣味化的交流,而不是隔靴搔癢的說教。對他們來說,一個明星說自己拍戲怎麼不要命,或許遠不及他們聽到的一個經典笑話有意思。」這些年輕人正是《愛情公寓》的感受主體,所以這個擴散網的傳播效率極高。它就像是核反應一樣,撞擊了第一個鈾原子,隨後的核裂變反應都由網友自發完成。(新浪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