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期】湖北宜昌探索「路長制」強化農村交通安全管理

採訪/王自宸

山區地面結冰濕滑,他們就地取材,用樹枝支起簡易警戒線;前方道路落石塌方,他們火速清障,立即搶出安全通道;山民用貨車載客,他們果斷勸阻,及時化解安全隱患……寒冬臘月,一群「路長」正活躍在湖北宜昌農村公路網路的各個節點,他們巡邏勸導、排查隱患,為村民安全出行保駕護航。

「你的防滑鏈沒裝好,都鬆啦,我來幫你裝。」連日的降雪,讓地處武陵山脈的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一片銀裝素裹,在高山深處的劉家坳路段,「路長」袁樂軍一個箭步走到一輛三輪車前,麻利地給村民裝起了防滑鏈,細數起來,這是他當天安裝的第7套防滑鏈了。

「我們這些路長在山路上走走轉轉,遇到問題上去提醒提醒、幫忙處理處理,就能減少交通事故,大家出門也就更放心了。」望著遠去的三輪車,袁樂軍使勁搓了搓凍得發紅的雙手。

位於鄂西山區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的宜昌,地形複雜,其2.9萬公里的公路有近9成是縣鄉道路和通村公路,山高路險,彎陡坡急,如何管好、護好農村道路成了當地必須破解的一道難題。

管河的有「河長」,管湖的有「湖長」,要把農村道路交通管好,設置「路長」可織密農村道路管理的責任網。2016年底,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在當地率先推行「路長制」,要求每個鄉鎮招聘2至3名專職「路長」,負責農村道路交通秩序維護、入戶安全宣傳、村民紅白喜事用車報告、學生上下學時段交通管理、排查道路安全隱患等職責,以實現每條鄉村主幹道安全監管全覆蓋。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公安局副局長吳建平介紹,全縣32名「路長」一年以來勸阻各類交通違法行為5000餘次,先期處置、調處輕微交通事故500餘起,有近30處重大安全隱患被及時發現並上報。因推行「路長制」,當地農村群眾交通安全意識、守法意識大幅提高。

農村道路「路長制」成效初顯堅定了當地公安部門改革創新的信心。目前,宜昌全市已聘請368名「路長」,並給他們配發裝備,公安部門每季度還組織「路長」開展交管法規、業務技能、裝備使用、事故現場保護、突發事件處置等專業培訓……交通管理的觸角正逐漸延伸到鄉鎮和村組。

「以百姓為中心,把隱患當事故」,宜昌市公安局局長程建宏說,目前,宜昌市正以推行「路長制」為抓手,建立責任體系,不斷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為廣大農村群眾提供安全的出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