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是對某類事物和現象的概括,我們在通過詞語描述現象的同時,其實也在通過詞語來感知現象。因此,每個新的詞語或概念的提出,都是在知性的層面上傳達著某種正在發展中的事物或現象,從而也裹挾了我們對現象的體驗,制約著我們對現象背後的本質和結構的理解。「脫台者」作為一個描述兩岸關係發展的創新詞語,魔鬼往往就藏在細節裡。
話題導因於「台北論壇」董事長蘇起5月份率團赴陸交流,返台後引述大陸學者報告表示,倘若蔡英文當局持續將中國大陸「向外推出去」,並用恐嚇手段阻止台生、台商赴大陸發展,大陸將考慮改變政策,發放身分證給台灣民眾。台灣大陸事務主管機關也以「將喪失台灣居民身份」作為回應。對此,《BBC中文網》在一篇名為〈遊走兩岸之間的「脫台者」〉的評論中提到,主張脫離歐盟的英國人被英國媒體稱為「Brexiteer」(脫歐派、脫歐者),脫離朝鮮到韓國生活的朝鮮人也被稱為脫北者。如果按照這個邏輯,那麼脫離台灣到中國工作、生活、經商、求學的台灣人可以姑且稱之為「脫台者」。
用「脫歐者」來類比「脫北者」本就邏輯不通,從而引申出「脫台者」一詞,更是引喻失義。所謂「脫歐者(派)」是指主張英國脫離歐盟,不再受歐盟法律、單一市場及自由貿易協定約束,並取回對移民政策的自主權的政治群體(英語中「Brexit」意指英國脫歐,由Britain的前兩個字母和exit結合而成)。而「脫北者」,指的是在朝鮮半島尚未脫離戰爭狀態下,因經濟或政治因素通過非正常管道離開北朝鮮的人士,西方媒體一般稱之為North Korean defector,有「叛逃者」的意涵(中國大陸將之視為是非法入境的經濟移民)。上述兩者,從現象到本質上可以說是南轅北轍,怎麼看,也找不到兩者的同一性,更不用說是在邏輯上的衍伸。將數十年來海峽兩岸通過正常交流往來所形成的,在社會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日趨融合的事實,說成是當事人對台灣的「叛逃」(「脫台者」的英文詞彙,一般使用Taiwanese defector),不但是西方媒體對「兩岸同屬一中」事實的刻意扭曲,更是對辛苦勤勞的台灣人民的惡意污衊。
有鑑於此,在文中被點名的上海市台聯會長、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副院長盧麗安在接受媒體訪談時就指出,請大家不要再繼續使用「脫台者」一詞,因為這是用冷戰思維,在挑撥離間兩岸同胞同屬一個血脈、一個文化的事實。並反問,「有學者也提出更好的詞,為什麼不說是融陸者」。她認為,兩岸已到體制競爭,要以實事求是的角度,看哪個體制能提供更好的發展機遇,更能吸引人才。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也表示,一個制度、一個政黨,究竟有沒有吸引力,關鍵在於它能不能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當做自己的奮鬥目標,能夠讓老百姓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能夠給老百姓提供更好的發展機會和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能夠給人民帶來一個更加美好的希望和願景。
事實上,台灣地區居民基於自身發展的需要,前往大陸地區投資、經商、就學就業,並不是近年來才有的現象。早在1983年台美貿易談判之際,以勞力密集生產輸美直接消費品的中小企業主就成群結隊的將生產基地轉移到大陸東南沿海;2002年,海峽兩岸同時加入WTO之後,不但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台商開始西進,台灣學生赴大陸高校、研究所就學的數字也以倍數成長;近年來,在大陸惠台政策的鼓勵下,具有博士學位的高等教育師資和經驗豐富的技職教育人才也大舉前往大陸任職,青年朋友更以到大陸創業、就業做為主要的選項。現在有近200萬台灣居民在大陸投資、經商、就學、就業,本質上是東亞產業鏈結與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的表現,體現的是兩岸產業分工和優勢互補。
以近年來台生赴陸就學的風潮為例,九〇年代中期在大陸就學的台生人數不到1000人,目前在大陸高校、研究所的在學人數已達14,300人。多年來義務輔導台灣地區學生報考大陸高校、研究所的夏潮聯合會就表示,台灣學生赴大陸就學的趨勢,基本上呼應了兩岸經貿整合的動態發展和大陸經濟崛起所提供的就業優勢和發展誘因。台生赴陸就學的科系選項在2000年之前是以中醫、體育、文史哲等兩岸優勢互補的專業為主;2000年之後,律師、會計師、建築師、金融保險等媒合兩岸經貿往來的服務性專業大量出現,而且集中在廣州、福建、上海和北京等地。近年來,隨著大陸市場的興起,經濟節點往二、三線城市擴延,不但在專業選項上擴大到基礎科學、計算機軟硬體、工商管理、市場行銷、文創藝術等以大陸就業市場為標的的專業,甚至連對外漢語教學都成為熱門選項,而且在地區選擇上也逐步向東北和長江沿線等內陸省份延伸。這一方面反映了大陸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的發展過程,一方面也是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必然趨勢。
根據《美麗島電子報》最新的民調顯示,蔡英文的施政滿意度跌至23.5%,信任度只剩28.7%,創下就職以來新低。在20~29歲這個族群,對蔡英文的信任度,已從40.6%崩潰到剩18.6%。特別是,今年台灣高中畢業生申請大陸高校人數暴增,很多優秀學子捨台大而就北大、清華,及其他大陸高校,令台灣當局相當難堪。很多分析都指出,問題的癥結在蔡英文當局兩岸政策的失誤,導致台灣正在脫離大陸市場,從而與區域經濟一體化脫鉤。也就是說,相對於中日韓三國領導人暫時擱置爭議,通過自貿區協定與貨幣互換機制加速推動東亞一體化進程的努力,台灣當局卻反其道而行的執意切斷與中國大陸的臍帶,客觀上造成與東亞製造業分工鏈結脫落,迫使台灣青年為了追求人生發展,實現自我價值和潛能而離開台灣。
所謂「脫台者」現象的存在,意味著台灣青年人對「去中國化」政策的反撲,用腳表態,拒絕在東亞區域一體化進程中淪為孤魂野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