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南韓總統文在寅在平昌冬奧開幕式上,不顧美國副總統彭斯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感受,轉身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胞妹金與正握手,精準傳達兩韓人民追求民族和解、朝鮮半島和平的根本願望。台灣當局還深陷在依附美日軍事同盟的迷思中,捍拒大陸國台辦援助花蓮震災的善意,並對安倍晉三的「台灣加油」表達窩心。回顧歷史,日本向來是美國在東亞戰略利益的代理人,一旦東亞地緣格局出現武裝衝突,日本本土將不可避免地暴露在戰火下。因此,維持朝鮮半島的分裂,拉高台海兩岸軍事對峙的態勢,就是日本維護其國土安全的基本國策。當約翰·藍儂夢想和平的知名單曲《image》歌聲在平昌冬奧現場響起,相對於朝韓領導人的努力,發生在台灣的這一幕就更顯突兀,也令人憂心。
本屆冬奧會共有92個國家和地區參賽,韓朝體育代表團排在第91個,也是最後一個入場。這是韓朝雙方自2007年長春亞洲冬運會之後,時隔11年再次共舉「朝鮮半島統一旗」入場。1998年,南韓實現了歷史上第一次的政黨輪替。甫就任韓國總統的在野領袖金大中,延續他在七〇年代初所提出分「和平共處、和平交流、和平統一」三個階段,實現朝鮮半島統一的構想,推出「陽光政策」並放寬南韓企業對朝鮮投資的限制。「陽光政策」雖因沒能擺脫美韓軍事安全架構而不被朝鮮當局全面認同,但在政經分離的基礎上,仍然開啟了雙方民間交流與重啟對話的契機,推動南北之間的和解與合作,同時也促成了朝韓體育代表團在2000年雪梨奧運開閉幕式上,首度共持「半島統一旗」攜手進場的歷史畫面。
令人遺憾的是,「陽光政策」雖然經過金大中、盧武鉉兩任領導人的努力,不僅在2000年、2007年兩度成功的與朝鮮政府在平壤舉行高峰會談、召開「民族統一大會」,並先後簽署了《南北共同宣言》、《民族統一宣言》和《北南關係發展與和平繁榮宣言》。但是,2008年由美國本土次貸危機所引發的金融風暴,卻打亂了朝鮮半島的和平進程。隨著美國東亞戰略朝向「亞太再平衡」的對抗政策轉移,2010年朝鮮半島爆發了迄今真相不明的「天安號」沉船事件,隨後就傳出繼任韓國總統的李明博與歐巴馬達成協議,將美國歸還韓國戰時指揮權的時間推延到2015年底(朴槿惠就任後再度推遲到2020年),接下來便是一系列劍指朝鮮的美韓聯合軍演行動。朝核危機再度升溫,「陽光政策」就此胎死腹中。
朝鮮半島問題向來被視為是亞洲太平洋地區的火藥庫之一,它的歷史起點雖始於1910年日本對朝鮮的併吞,但其邏輯的起點卻與美國在亞洲太平洋地區的戰略利益息息相關。1865年南北戰爭結束,美國為了擴展海外市場,一方面在東亞扶持日本作為利益代理人,抵抗英、法、德、俄等列強;一方面在發動美西戰爭,佔領菲律賓和關島作為武裝基地,提出「門戶開放」政策,染指中國。因此,時任美國駐廈門領事的李仙得,1872年在美國駐日公使德朗的引薦下出任日本外交顧問,並提出日本應先兼併琉球,再以保護「國民」的名義攻打台灣的倡議。根據日本海軍部的檔案顯示,李仙得在1873年提供給日本軍部的備忘錄中指出,「日本、朝鮮、琉球、台灣這個半月形地區,在日本領導下,將是亞洲現代化的重心,為了亞洲未來的繁榮,日本向台灣用兵,既是應然,也是必然的(日本海軍部JN-R34-F44937-451873文件)。」從此開啟了日本進行戰爭積累和侵略東亞的野心。
正是在李仙得的精心擘劃和美國戰爭物資的的供應下,日本有恃無恐的發動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並於 1910 年8 月迫使朝鮮政府簽訂《日韓合併條約》,正式吞併朝鮮。日本吞併朝鮮後,搞「武斷政治」,實行憲兵、警察統治,大肆進行土地掠奪,扼殺民族資本的形成與發展;強制施行奴化教育,禁止朝鮮人學習和使用自己的民族語言,不准講授朝鮮的歷史和地理。再加上象徵民族獨立的朝鮮皇帝李熙突然中毒死亡,爆發了朝鮮人民追求民族獨立、民主解放的反對日本帝國主義運動,史稱「三一運動」。
這個歷史起點,意味著朝鮮民族的命運將取決於外部環境的變化和內部結構的重建。首先,在外部環境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戰導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帶動了世界範圍內反對帝國主義運動的興起。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解決戰後問題的「十四點計劃」中,就包括了殖民地「住民自決」的主張,鼓舞了殖民地受壓迫人民追求民族獨立的新思潮;其次,就內部結構而言,受到日俄戰爭的衝擊和日本的侵略的影響,朝鮮半島內部的社會及政治權力體系七零八落,「三一運動」被鎮壓後,朝鮮半島內外就冒出了至少5個「民國臨時政府」。其中雖以1919年在中國上海成立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較具代表性,但由於內部派系紛爭,實際工作又脫離人民群眾,他們只能將恢復國家獨立的希望寄託在美國身上;而朝鮮半島以金日成為代表的反日武裝鬥爭,主要分散在中國東北和蘇聯東部,受到中共和蘇共的影響較大。這種社會破碎使得朝鮮人民一直缺乏領導民族自救的核心,再加上對外部力量的過度依賴,埋伏了戰後朝鮮半島政治分裂的禍根。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美、英、蘇三國首腦在雅爾達會議中達成以北緯38度線為界,由美國軍隊和蘇聯紅軍分南北兩路出兵朝鮮半島對日作戰的協議,決定了南北雙方在美國和蘇聯的支持下,於1948年分別建立了「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歷史局面,導致在1950年爆發試圖以武力統一半島的朝鮮戰爭。1953年交戰雙方簽訂停戰協議,38度線再度成為朝鮮半島的軍事分界線,更成為朝鮮人民半個多世紀來不可逾越的鴻溝。冷戰結束後,東亞出現和平局勢。美國一方面加強對半島的攻勢,企圖將冷戰期間建立起來的美韓聯盟、美日軍事同盟連成一氣;另一方面對朝鮮採取軟硬兼施的方針,試圖將朝鮮納入美國所設計的發展軌道。朝核危機正是這種和平趨勢與霸權邏輯對撞的產物,隨著美國東亞戰略的轉移而時起時伏。
有鑑於此,為了防止這個危機朝向軍事對抗升溫,文在寅在入主青瓦台之後,展現驚人的智慧和靈活性,一方面藉口獨島問題和慰安婦爭議,巧妙的推遲了美日韓軍事同盟的進程,避免激化鬥爭;一方面繼承金大中的「陽光政策」表達重啟接觸、談判的意願,推動朝韓關係改善。平昌冬奧,在金正恩釋出善意的前提下,順勢利導讓睽違已久「朝鮮半島統一旗」重現江湖,正是文在寅在處理朝鮮半島問題上試圖保持一定程度獨立性的展現。
歷史的發展,雖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其內在規律也只有通過人的自覺活動才能夠表現出來,因此,一個領導人或政治集團的器識和擔當就不可避免的,在一時一地,對歷史的進程起促進或阻礙的作用。看著朝韓運動員手持「朝鮮半島統一旗」混合編隊入場,成功地緩解了一場劍拔弩張的代理人戰爭的畫面。我們是否應該問問蔡英文當局,只要是對人民有利、對維護兩岸和平有利,為什麼要害怕對岸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