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吳松山
12月初,大陸阿爾法巴智慧駕駛公車系統在深圳福田保稅區首發試運行,4輛全電動公車依次在真正開放道路上演「無人」駕駛,開啟了深圳公車智慧駕駛時代。
當下,大陸城市機動車輛仍在不斷增加,「無人」駕駛能行得通嗎?智慧駕駛時代真的不需要司機嗎?城市智慧交通又該如何打造?
裝上「眼睛」的公車
試運行當日上午,在深圳福田保稅區,4輛白色的全電動公車在1.2公里的福保公車線路上來回穿梭,每一程都搭載著滿滿的「乘客」,首發站海梁月台更是擠滿了圍觀群眾。
據報導,裝載了智慧駕駛公交系統的公車,比大陸日常見到的公車更小巧。車內,除了方向盤無人掌控,其他外觀看起來沒什麼差別。行駛前,司機只需按下一個啟動鍵,車輛就會全自動行駛。沿路行駛途中,打方向燈、變道、加速或者停車,公車全部自動完成。在司機看來,他雖然是坐在駕駛位上,但同乘客們一樣,享受著「無人」駕駛的暢快。
發起研發該公車的深圳市海梁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胡劍平表示,從外觀上來看,「無人」駕駛公車與普通的公車最大的不同是,車身配有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GPS天線等設備感知周圍環境,通過工控機、整車控制器、CAN網路分析路況環境,能夠即時對其他道路使用者和突發狀況做出反應,已初步實現自動駕駛下的行人車輛檢測、減速避讓、緊急停車、障礙物繞行變道、自動按站停靠等功能。
截至目前,裝載阿爾法巴智慧駕駛公交系統的深圳巴士集團公車先後在國樂科技園、南方科技大學、福田保稅區測試4個月,累計測試里程約8000公里。
當天試運行的這條公車線,途中共設有三個停靠站,車輛時速控制在10-30公里之間,全程耗時8分鐘左右。
智慧駕駛難替代司機
安全,是「無人」駕駛最受人們關注的問題。
專家指出,安全問題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汽車行駛本身的安全;二是車上的管理安全。無人駕駛公車遇到其他車輛和行人能不能迅速避讓?遇到紅綠燈或者其他交通標誌能不能準確識別並遵守規則?此外,公車司機除了駕駛外,還負有對車內乘客、攜帶危險品等管理責任,而無人駕駛在這些功能領域是缺失的。
一些專家坦言,智慧駕駛並不等於「無人」駕駛。嚴格意義上講,阿爾法巴智慧駕駛公交系統採用的是有條件的自動駕駛。司機需要坐在駕駛位上,在緊急情況發生時,司機踩下刹車,就可以從自動駕駛模式轉換為人工駕駛模式。
現階段,大陸推動的「無人」駕駛只能做到局部互補,在大規模「無人」駕駛車運行的情況下,由調度中心來實現全局規劃是做不到的。推動「無人」駕駛不是為了替代司機,而是通過人和車的協同在駕駛方面更安全。
「無人」駕駛技術具有測量精確、不疲勞、不走神的優點,但是目前人工智慧水準低、環境理解困難、難以應對負責路況。而人類駕駛具有高水準的環境語義理解能力,但是會出現疲勞、緊張、走神的狀況,駕駛水準依賴於訓練。在鄉村道路、雨雪天氣等非結構化場景交通狀態下,「無人」駕駛難度很大,這就需要司機的配合。
因此,阿爾法巴智慧駕駛公交系統有一個「7+1」的安全設計理念,除了包括雷射雷達、超聲波、視頻、視覺等感測器在內的七道防線之外,還有一個「1」—車上坐著駕駛員,這就讓公車更安全、更可靠。
無人駕駛只是剛開始
大陸實現「無人」駕駛只是剛剛邁出了一小步,百度公司董事長李彥宏表示,預計2018年7月,百度與金龍客車合作生產的「無人」駕駛小巴車將實現量產。此外,百度也將與江淮、北汽等汽車製造商推出更多車型的無人駕駛汽車。
除了企業本身,大陸在國家層面的探索也已經開始。近日,大陸科技部決定,依託百度公司建設自動駕駛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台,而「城市大腦」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台的工作將由阿里雲公司承擔,「人工智慧+交通」迎來嶄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