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期】陳平的「眉山論劍」(下):破解西方經濟學迷失

編按

陳平,大陸新左派經濟學家。曾任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和博士生導師,現任復旦大學新政治經濟學中心高級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當代經濟學基金會學術委員、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陳平在大陸網路節目「眉山論劍」講述經濟學,受到許多網民的關注。本版將分兩期刊登陳平關於「破解西方經濟學迷失」的摘要內容。

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被陳平視為「空想資本主義」代表人物之一。

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被陳平視為「空想資本主義」代表人物之一。

紙上談兵

中國大陸現在引進的西方教科書的經濟學,正式的名稱叫「新古典經濟學」,完全是一個理論的烏托邦。新學院(New School of Social Research)教授鄧肯佛利(Duncan Foley)在金融危機之後發表的一本哈佛出版的書,把新古典經濟學說成是理論神學,就是它看起來像似理論,實際是神學,跟現實無關係。

現在的空想資本主義的理論,代表人物是三個人,第一個就是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斯密沒有定義富是什麼,因為他自己說不出來富是什麼,就引用了一個英國著名的政治學家霍布斯的話:富就是強權(Wealth is power)。中國在鴉片戰爭以前,在世界上是相當富的國家,鴉片戰爭失敗,中國的富就被英國搶去了,所以,富強富強,國際競爭底下,強才能保證富,否則囤積黃金白銀、房地產都沒有用處的。

亞當斯密造了一個神話,他用了一個比喻叫「看不見的手」。他講當時荷蘭馬車伕把玉米糧食,從普魯士哥尼斯堡(現在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市)運到葡萄牙,船不會空著回去,而是運水果或葡萄酒回去,此即所謂的「貿易會自動平衡」,用不著政府干預,這就叫看不見的手。

後來,新古典理論就把它推廣到一切領域,什麼環境汙染、企業競爭,也全部都有看不見得手。我告訴你這個根本不成立,為什麼?當年英國打鴉片戰爭,就是因為英國人愛好喝中國的茶,造成兩國貿易逆差平衡不了,所以在印度種鴉片賣到中國來。但是,打了鴉片戰爭還是平衡不了逆差,中英之間光平衡貿易逆差,就花了一百七十年。

美國從七十年代開始,持續對各國貿易逆差,於是跟日本打,跟其他國家打,現在跟中國打,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半個世紀了,美國貿易平衡了嗎?沒有,川普還要打匯率戰爭。所以講市場會自動平衡貿易,完全是一個市場的烏托邦,掩蓋了市場競爭背後的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實質,所以我把空想資本主義的鼻祖,第一位列為亞當斯密。

第二位就是張維迎大肆宣傳的哈耶克,為什麼?因為哈耶克當年,不但反對計畫經濟,也反對凱恩斯在金融危機的時候,用財政政策來挽救資本主義,認為財政政策會導致奴役社會。哈耶克當時反對凱恩斯的理由是錯誤的,凱恩斯政策造成了一個福利社會,所以現在把西方拖垮的不是哈耶克講的奴役社會,而是福利社會。哈耶克最激進的主張是廢除中央銀行,回到義大利城邦時代的私有家族銀行制度。事實是,沒有一個西方強權國家願意廢除中央銀行,廢除貨幣強權,所以哈耶克比凱恩斯還要天真,我把他叫空想資本主義或者烏托邦市場。

第三個就是過去三十年,在中國大陸大行其道的科斯(R.H. Coase)的交易成本理論,他提出交易成本理論是為了反對大政府,因為有政府就增加交易成本,所以他認為市場競爭會自動降低交易成本。我問大家美國的交易成本高,還是中國的交易成本高?我告訴你美國的交易成本比中國高多了。另外有一個諾貝爾獎經濟學家叫做諾斯(D.C. North),就發現一個讓他困惑的謎,他定量地測量(美國)GDP裡面交易成本的比例,從1870年百分之二十五到,1970年增加到百分之五十,交易成本就是我們物理學上講的廢熱(熵), 就相當於開車要排放那些廢氣。美國的這些廢熱就是過度醫療、過度金融、過度軍備競賽,還加上過度打官司,現在的經濟學把這些都算到GDP總量裡去,所以美國的GDP總量雖然形式上比中國大,我跟你說它的有效GDP比中國少很多。

我們中國媒體經濟學家,荒唐地、盲目地吹捧亞當斯密、哈耶克和柯斯,認為他們比馬克思、比凱恩斯還高明,我認為是完全誤導中國的經濟學界,所以中國的經濟學界需要反省,更全面地引進西方的各個經濟學流派,像我們特別欣賞的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的創新經濟學就跟中國非常有關係,熊彼特認為企業的新陳代謝、產業的新陳代謝,未來的走向是社會主義,不是走向資本主義,因為真正有建設性的科學家、企業家未必會賺錢。我們要反省過去經濟學的落伍之處,研究新的經濟學,然後才能總結中國和世界的經驗。

不戰屈人

印度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因為西方現在知道西方文明沒有辦法和中國競爭,而俄國又老齡化,所以他們把希望寄托在印度身上,有兩個原因:第一,印度的人口結構年輕,人口規模和中國一樣,馬上到十三億了,所以如果講人口紅利的話,印度應該比中國還要有競爭力。第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

中國現在也很糾結,因為有過中印邊界戰爭,我也一直有一個疑問,中國和印度將來到底是發展中的夥伴,還是競爭者?我們都知道,亨廷頓寫過一本非常有名的書叫《文明的衝突》,當時寓言中美大戰,連俄國也捲入,所以原來的發達國家都互相毀滅掉,最後剩下印度漁翁得利主導世界,這可能性有沒有呢?我認為是有的,但是很小,為什麼?

我講三個道理,第一個道理,印度從來沒有形成過統一的國家,所以現在印度的官方語言有二十二種,據導遊說印度的方言有上千種,所以印度各個地區沒有國家認同。以前英國能夠統治印度,搞的是分而治之,比如說拿南方的印度人去監管北方的印度人,北方又監管南方,因此他們互相瞧不起,所以印度要實行真正的統一,單單是國家統一和民族認同,語言統一就非常困難,還別說以前留下來的種姓制度;第二個問題,這是印度的經濟學家自己跟我說的,他講印度是最壞兩種制度的結合,一種就是英國的民主,講程序化,非常死板,第二種,還學了蘇聯的計劃經濟。因為印度有很長時間的殖民主義經驗,害怕西方跨國公司控制,所以印度有很多國有企業,但是印度的國有企業因為缺乏競爭者,所以遠比中國的國有企業沒有效率;第三條,印度是大河流域之國,所以恒河是母親神,印度整個經濟的命脈取決於喜馬拉雅山的水源,中國控制喜馬拉雅山的水源,就可以控制印度經濟命脈,所以他們在這一點上對中國非常恐懼。如果中國能夠科學管理喜馬拉雅山的水源,不但可以解決中國內地的缺水問題,還可以解決印度南亞週期性的洪水問題。

中國只需要改變自身的生態布局,改變基礎設施建設,不但是一帶一路國家願意和中國合作,整個東亞和東南亞國家,都會願意和中國合作。現在有獨立自主的科學體系和國防力量的中國,可以實現與俄國、印度這些傳統競爭對手,包括土耳其、伊朗合作共贏,然後排除海洋國家過去三百年來干擾大陸國家發展機會的格局。因為二十一世紀如果要有世界穩定是G3,實際上我說只有G2.5,因為歐洲只有半個了,德國還行,法國、英國已經沒有談判能力,英國已經退出歐洲,而美國和中國談判,發動戰爭的主導權在美國手裡,但是走向可持續的經濟的主導權在中國手裡,然後看最後中美是對抗還是合作,歷史會做一個見證。

陳平認為目前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類似於1900年的美國,而不是1970年的日本。突圍1900年美國總統的競選海報。(網路圖片)

陳平認為目前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類似於1900年的美國,而不是1970年的日本。突圍1900年美國總統的競選海報。(網路圖片)

後發先至

中國天真,天真到什麼程度,中國在過去三十年引進跨國資本,不但是所有的上市的國有企業,連上市的民營企業,比如說阿里和騰訊,大股東是外國資本,發展中國家對抗不了金融自由化,匯率自由化的波動,所以要防止這個匯率波動,就要去購買美國的國債,等於是補貼發達國家的金融,然後發達國家呢?用他們的金融霸權,購買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的核心企業的控股權,然後利潤回流到美國,來養它的高福利。

所以我講這就是金融制高點,美國花了六十年才佔領制高點,我認為中國如政府有遠見,二十年左右,多點三十年,快點十年,可以佔領世界制高點。中國現在有一個誤區,有一批經濟學家說,中國現在是1970年代的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結束了,政府干預也沒有用處。我說錯了,因為中國的經濟規模比日本大十幾倍,中國今天可以旗鼓相當的是美國,1900年的美國。此話怎講,1900年的美國,工業生產世界第一,和中國是一樣,但是沒有佔領科學制高點,當時科學制高點是德國,也沒有佔領軍事和金融的制高點,當時在英國,所以美國在打一次大戰的時候是小夥伴,二次大戰的時候,後期才加入。真正掌握金融主動權一直到科技主動權,要到1960年代,美國登月飛船上去以後,才敢說他比蘇聯科技還要強。

那麼第一要佔領什麼世界制高點,我認為要佔領科技制高點,美國二次大戰以前教育比歐洲落後的多,絕對不比現在的中國先進,為什麼戰後就能掌握科技制高點呢?因為他大量容納歐洲數以十萬計的科學人才。美國立國以後,有一個非常遠見的措施,就是在各個州的鄉村或小城鎮設立州立大學,那裡生活環境穩定,科學家既不想升官也不想發財,才能安心做研究,這個道理也是從歐洲學來的。

中國把大學都集中在北京、上海等沿海大城市,房地產價格那麼高,我們大學都給房地產打工了還做什麼研究,只能給美國當傳銷。所以中國如果能夠在未來十年之內,在生態環境良好的地方建設十幾個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發展科研、教學、研發、製造、金融一體化的集團,在全世界競爭肯定沒有對手。現在美國和歐洲科研經費都大規模削減,沒有辦法和中國競爭,所以我們能網羅全世界科學人才,當然就能掌握科技制高點,然後才能掌握產業制高點、軍事制高點,然後掌握金融制高點就不是難事了。因為金融制高點實際上是和軍事制高點連在一起的。

第二,中國現在的問題是生態布局和產業布局不合理,我們都知道有一條黑河璦琿線,中國百分之九十六的人口,集中在百分之三十六的土地上,只開發了沿海,內地都是空的。所以如果把沿海過剩的投機資本引到內地去,然後把沿海的好大學、醫院,還有政府的行政機關移到內地去,中國就能形成沿海和內地的平衡發展。沿海是加工貿易區,中部是行政科研養老教育區,邊疆是生態保育區,這樣一定可持續發展,一定超過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程度。

第三條,改變現在的城市病,搞新型的城市化,實際上就是馬克思講的減少城鄉差別、工農差別、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差別,這也是毛主席的五七道路理想。然後再加上支持實業的正確金融戰略,我們就能靠現在擁有的金融資本打垮西方的投機資本,逼迫美國和中國、歐洲一起,聯手改造現在不合理的金融秩序。我認為二十一世紀的後美國時代,國際秩序和全球化應該是中國主導,但不是中國獨霸,而是大家攜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