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26期] 百億票房之後

李星文

編按:2010年,中國大陸全國城市影院總票房達到101.72億元(人民幣,以下同),較2009年62.06億元增長63.9%。回首2003年,電影票房僅10億元,八年中,增長了10倍。這亮麗的數字引起包括好萊塢在內全球電影業者的注意,並紛紛搶進,然而,大陸電影界有識之士卻開始反思漂亮成績背後的不足之處。在此,為讀者引介一篇評論。

破百億有曲折

2010年的最後一天,中國電影像一個衝刺能力超強的馬拉松選手一樣,沖過了年度票房百億元的紅線。這個成績來之不易。年初,因為開年之作《阿凡達》特別給力,2010年起步運勢之旺前所未有。到5月中旬時,票房累積已達40億元。當時人們樂觀地預計,按照這般進度,中國電影年度票房將輕鬆突破百億元。然而,從十月中旬開始,影市熱度陡然下降,陷入了長達一個半月之久的冰河期。截至11月底,票房累計88億元,影院內人氣低迷,影院外物價飛漲,市場專家開始懷疑:處在通脹恐懼中的觀眾,還能否推動電影票房跨越百億元大關?

好在,12月份的四部國產賀歲大片不辱使命。《大笑江湖》明明是小製作電影,卻很好地利用了趙本山和小瀋陽的喜劇號召力,緊緊扭住「一笑解千愁」的概念,創下了1.45億元的票房;《趙氏孤兒》借力中國經典悲劇,延續陳凱歌的人性思考,也創下了1.8億元的票房;而《讓子彈飛》熱血、狂野,既保有姜文濃鬱的荷爾蒙氣息,又帶著大明星、幽默臺詞等諸多商業元素,在新年到來之前已接近5億元票房;《非誠勿擾2》口碑兩極分化,但因為有馮小剛的金字招牌在,票房也過了3億元。這四部大片就沖出了11億元左右的票房,再加上同檔期散兵游勇的貢獻,中國電影很是爭氣地在最後時刻實現了百億票房的宏願。

跟10年前最低谷時的不到10億元票房相比,100億元當然是個了不起的成績。過去5年來,中國電影票房每年都以超過35%的速度增長,這樣的馳騁速度放在世界範圍內也是獨一份兒的。簡單而言,主要有兩個因素推動了內地票房的井噴:首先,過去幾年來,資本尤其是房地產資本加速進入電影產業,電影產量和銀幕數量快速增加:2010年,中國電影的總產量突破了500部,排在美國和印度之後居全球第三。銀幕數量即將超過6000塊,排在美國之後居世界第二。其次是觀眾的觀影熱情回升,看電影與其他娛樂消費方式相比有明顯的性價比優勢,中國城市白領已經形成定期看電影的習慣,而到了年底,還有大量非常態人群突然變成觀眾。

排行榜有玄機

在年度票房排行榜上,《阿凡達》、《唐山大地震》、《讓子彈飛》、《盜夢空間》、《非誠勿擾2》是前五名。票房是硬道理,分析這五部電影,也就大致知道了當下觀眾的口味。

《阿凡達》代表了觀眾最喜歡的視覺奇觀電影。觀眾和影迷並不是一個概念,觀眾可能未必知道最優秀電影是哪部,但觀眾一定知道最值得進影院看的電影是哪部。《阿凡達》就是一部必須進影院、看3D的電影,非如此你就不能領略電影科技的極致燦爛,非如此你就不能領略人類想像力的天馬無韁。如果面對《阿 凡達》你只是弄了張盜版碟對付了一下,就喋喋不休地參與討論,那你就是在自欺欺人。

《唐山大地震》代表了中國觀眾擁戴的淚水電影。「地震」是中國人這兩年的高共振、高感應辭彙,僅這兩個字一出,便有無數的觀眾決定打開錢包了。 更何況是最通百姓心思的馮小剛主廚的親情電影,電視機前有多少喜歡《金婚》的觀眾,《大地震》便有多少潛在的目標觀眾。以前,馮小剛總是讓觀眾投入地笑一次。這一次,馮小剛讓觀眾投入地哭一場。《唐山大地震》把親情苦情戲成功地移植到大銀幕上,票房高高飄揚。

《讓子彈飛》毫無疑問是2010年最優秀的華語片,並且不用說「之一」。《讓子彈飛》是一部改變了中國電影市場格局的標誌性作品,姜文的功勞當然是第一位的。不過,姜文出好作品不是新聞,把姜文的好作品賣個好價錢才是新聞。片方投入了5000萬元宣傳費用,向街頭、地鐵裏、公車上、電視機前的芸芸眾生展開了硬廣攻勢。這個行銷案例說明:硬廣告投放比軟文攻勢有效得多。

《盜夢空間》代表了想像力電影。在事先未做大肆宣傳的情況下,觀眾仍在追捧這樣的電影,說明觀眾是識貨的。當《阿凡達》的成功讓好萊塢人心躁動,非3D不成席、假3D滿街走的時候,諾蘭拿出了這樣一部純2D電影。即使放在2D電影裏,它的視覺特效也不是最出色的。然而,它的思路是最出色的,跟哲學有關,跟心靈有關,跟科學有關,跟情感有關,懂技術的人能作出最豐富的解讀,不懂技術的人一樣能得到深深的震撼。《盜夢空間》的出現,穩定了《阿凡達》以來有些顫抖的電影羅盤,任何時候,會講故事的電影都不會過時。

《非誠勿擾2》見證了品牌的力量。雖然這部電影是王朔和馮小剛十年來首次合作,但作為一部電影缺乏足夠的戲劇動力,完全靠機智的臺詞和局部精彩的橋段來撐場面。對於那些期待看到一部浪漫喜劇的觀眾來說,後半段的沉重說教更是難以消受。不過,馮小剛已經在商業片領域內耕耘了十幾年,他的作品在很多觀眾眼裏就是免檢產品,所以票房還是輕鬆突破了3.5億。

由此,當下觀眾的粗略面貌也就顯現了:他們是重口味的,喜歡震撼場面《阿凡達》和情感炸彈《唐山大地震》,也是有品位的,欣賞想像力和智慧含量 《盜夢空間》和《讓子彈飛》,對笑料充滿期待(《非2》)。

高票房有遺憾

電影票房的飛漲是否意味著中國電影的盛世到來呢?未必。

2010年賀歲檔狂收30億元票房,然而一個《阿凡達》切走近13.7億元,一個《2012》切走4.7億元票房,兩者相加已占了賀歲票房總額的大半。而參加賀歲大戰的9部國產片,賺錢的只有一部。今年賀歲檔,《讓子彈飛》和《非2》氣勢如虹,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同期沒有好萊塢重磅炸彈參與競爭。若像去年一樣,讓《納尼亞傳奇》和《創:戰紀》與國產片同台競技,勝負還在未定之。說起來,國產片總票房超過進口片總票房已經連續多年,但不要忘了,幾百部國產片合力搶得了6成票房,而十來部進口大片輕鬆切走了4成票房。以單片平均票房論,國產片差得簡直不是一星半點兒。不客氣地說,在好萊塢電影機器面前,我們還很羸弱。

更加令人憂慮的是,國產片不僅創收能力處於下風,藝術口碑和文化影響力同樣居於劣勢。匪夷所思的拳腳功夫,網路時代的浮泛愛情,縱情嬉笑的古今鬧劇,中國電影對觀眾感官享受的照拂已到了無微不至的地步,但對觀眾心靈和頭腦的浸潤卻非常薄弱。在絕大多數作品中,我們既看不到對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傳承,也看不到對當代中國人精神世界的認真省察和觀照。如果說中國電影在視聽營造上已取得長足的進步,其在文化內涵上的蒼白空洞則成了可持續發展的致命暗傷。

在一個娛樂為王、票房當家的時代,談電影的原創力、真性情和精神內涵似乎是多餘的,但如果還視電影為一個民族的重要精神食糧的話,如果還希望電影承載人類的精神求索和藝術狂想的話,這個火紅的電影世道是有缺陷的。

因而,在「百億票房」的歡慶聲中,電影人必須冷靜。要想產出能與《阿凡達》一爭的大片,就算沒有導演卡麥隆12年磨一劍的靜氣和執著,起碼也要有姜文式的站著掙錢的傲氣。要想改變《英雄》以來有票房無口碑的痼疾,必得觸及中國人真實的喜悅和疼痛。要想具備澎湃的發展後力,就得把往聖的絕學和當下的奇思放進去,讓電影像一杯濃烈醇香的美酒,而不是酸酸甜甜的兒童飲料。

在做大做強電影產業的過程中,一味強調所謂「市場信號」是不行的,那將導致中國電影高舉著消費主義的大旗滑向低俗和低能的泥淖中。電影參與各方的文化擔當必不可少,導演們在為人民幣負責的同時,也應該為人民的心靈負責,觀眾們在為消遣和刺激買單的同時,也應該注意文化的進補。如果視聽美感和文化含量的兩個輪子飛轉起來,中國電影就不單有「百億票房」可供炫耀,而且能成為受人尊敬的創意產業和精神高地。(來源:海南日報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