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顥中
過去幾天剛好人在北京,也感受到了《戰狼2》的狂潮,連隨便走在百貨商場都可以聽到路人的言談間出現這電影的話題。截至目前爲止,《戰狼2》在中國大陸票房已超過33.92億元,折合新台幣大約是153億元,突破華語電影史上的最高票房紀錄。
《戰狼2》的基本劇情,起始於吳京所飾演的男主角「冷」,原來隸屬於人民解放軍特種部隊,在一個村莊被黑道村霸強佔,警方公安又怠惰遲緩無能保護人民大眾的事件中,選擇挺身而出殺了村霸(一腳踹死的…),從而被剝去軍階鋃鐺入獄。就一個英雄片劇情設計而言,前頭這樣的鋪陳自然是要賜予主角一個光明磊落的人格特質。
接著,主線劇情直接跳往非洲,在一個不知具體是非洲哪個國家的地方,設定中那兒充斥著戰亂,反政府軍和政府軍經常性對峙,而主角參與了協助中國使館撤僑,保護中資企業工廠與有關單位人員,過程中使出各種渾身解數,包含徒手接住被爆炸震碎的玻璃碎片轉身拿著碎片割敵人喉頭、徒手拾起鐵絲網擋下朝自己飛來的飛彈等等,並在最終在由中國海上軍艦對地面的砲擊護航下,成功把人員救出。
在整部作品中,並沒有清楚呈現發生地點是在非洲哪個國家與哪個區域,只是泛泛地混雜使用了許多非洲元素:多數黑人人口、混亂嘈雜的市井街道、開車路上有獅子老虎斑馬長頸鹿…,治安徹底失序且國家民族缺乏自我調節治理的能力,到處充滿反政府軍與政府軍的槍砲轟炸等等。如果說,一個多世紀以前西方列強對於中國的「東方主義」印象,是認為唯有仰賴西方的棒子(槍砲)、與胡蘿蔔(文明洗禮)才能改善中國人生活,在中國崛起的此刻,《戰狼2》所呈現的恰好是一個中國角色位置上的翻轉,中國終於可以不再是被西方所他者化與凝視的對象了,而是可以主動的起身看別人了,至於是不是能看得比過去更為清楚呢,我但願中國可以不走西方帝國主義再現的老路,然而《戰狼2》所呈現的非洲,幾乎是就是瘟疫、饑荒的同義反覆,幾乎可以說就是人間煉獄。
文化研究學者陳光興近年持續在各地引介非洲思想,對包含非洲當代思想家馬穆德·曼達尼(Mahmood Mamdani)等人的作品進行譯介,他便不斷強調,我們對於非洲的理解實在太少、片面,充斥各種刻板印象,非洲早已不是貧窮蠻荒,而有高度的自身的發展,無論是各種另類的(不同於西方的)現代性特徵,或者具體的科技與建設發展。時至今日,隨著中國大幅度的在非投資,中國移居非洲人口超過百萬計,然而,正如大量西方人戴著西方眼鏡跟尺度來到中國,往往是越看越模糊;中國的崛起,如果真是文明崛起,肯定得換副眼鏡戴戴,如果還是用《戰狼2》這樣子片面與負面的形象來詮釋呈現與自己「互利互惠」的非洲合作夥伴,不僅完全無助兩地區人民的友誼,長此以往必將有負面與撕裂的效果。
英雄電影的套路與改良
很多人說《戰狼2》模仿複製了好萊塢英雄電影的套路,但是我覺得不僅如此,重點在於模仿的是很老舊的好萊塢英雄電影套路。在國家意識形態上,自然無所謂新舊,然而,西方在當代多元文化主義與政治正確的風潮下,其實任何的文化生產套路都進行了許多的自我更新與修正,好比說,雖然復仇者聯盟裡頭最重要的角色都還是白人(男性),但始終會安插些黑人在旁協力、或者也會提高女性角色比例,另外神力女超人還會找個猶太裔演員來演等等。簡言之,對照來看,在《戰狼2》中,我看到的是一個完全沒有歷經上述修正(或包裝)的純粹的英雄電影。
對男性陽剛的極端迷戀與崇拜,從電影開場沒多久的拼酒場景、沙灘上的肌肉展示,部隊梯隊相認的哥們情誼等等皆表露無遺,這還都無妨,最令人無法忍受的一幕是電影後半部份盧靖姍飾演的女主角Rachel,明明想留在戰區協助救援,卻硬是要被男主角給公主抱上直升機,這一幕讓人憤慨到不禁為緊接著反政府軍轟下直升機而暗自竊喜。
當然,我這裡不是要說西方的多元文化主義改良就足夠了,或者,也有很多人覺得好萊塢電影還不夠政治正確(女英雄、黑英雄還是太少云云)。但我不是這麼看,好萊塢電影的真正問題還是在於更多時候是用表面的多元文化主義來粉飾自身背後的國家意識形態或歷史觀,好比如何用大量戰爭電影建構人們對二戰的看法與歷史觀感等等。
所以,關鍵也不是《戰狼2》裡是不是應該多個女英雄或者黑英雄,而是,電影到底呈現了怎樣的他者,呈現了怎樣的中非關係想像——也同時,就是呈現了中國怎樣的自我想像。如果無論是中國在非投資,以及未來一帶一路的具體規劃,在外交上真是要達到「互利互惠」,那麼對於這些與他國互動交流往來的再現中,應該要把握其他地區人民的主動性、積極性,真正看到(跨國的)人民的力量,而不總是中國自己在那自說自話,逕與美國角逐扮演世界警察。
《戰狼2》不該是主旋律電影!
現實中中國在非洲的投資,是要具體問題具體談的,不能簡單說是帝國主義或殖民主義的複製,這點可以參看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授嚴海蓉長期的研究。2015在「萬隆·第三世界六十年」會議上,非洲農業研究院的創辦人薩姆·莫約(Sam Moyo)也不斷強調中國在非投資並非再殖民,藉此駁斥西方自由派媒體膝反射式的反應,認為那不過是「中國威脅論」的翻版。
然而,在政治經濟的分析上是否具有帝國主義或殖民主義的意涵,與一個國家是否具有帝國擴張的內在慾望,實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問題。中國的崛起,當然有潛力為世界帶來貢獻,不該一看到中國崛起、經濟起飛了,就扣它帝國主義帽子。然而,這樣的潛力要真能落實,勢必還是需要無間斷的人為的努力與(中國內、外部左翼的)堅持,而不能以為是必然如此、必然會落實,而且情勢其實還絕不容樂觀。
我認為,《戰狼2》所呈現出的文化意涵,以及它在中國大陸如此暢銷熱賣,可以說是一個深刻的警訊。不要忘記,美國作為一個美洲國家,卻在全世界佈建軍事基地,是為人所詬病的;那麼,怎麼看待中國在非洲東北吉布地的第一個海外軍事基地呢,它又具有什麼意涵呢?
按照《戰狼2》給的答案,中國在非的海軍,其實也與美國在外的駐軍沒什麼差異,為了保護自身在外的投資與利益,按顆按鈕便可輕易轟炸他國,介入他國事務。請注意,電影中,海軍的對陸轟炸莫名地避開了所有無辜的廠場工人與男女主角,這樣的情況當然只可能發生在童話與電影當中,現實裡的飛彈不長眼,只會是悉數炸個同歸於盡。並且,在過去美國軍事介入的每一場戰事中,我們都看到這樣的武裝外力介入所佈下的仇恨的循環。
如果,這是《戰狼2》所要告訴我們的中國崛起未來的可能發展與意涵,這完全是朝著有可能對世界帶來貢獻的反方向在走。從這個意義來講,《戰狼2》把中國描繪成這樣,根本不是什麼主旋律電影,相反,它是在黑中國!
(本文經作者同意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