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期】歷史版專題:紀念「始政日」就是修辱祖先 (二)

站在台灣人立場看日據史

張方遠

日本作家尾崎秀樹,1928年出生於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台灣,直到台灣光復後隔年返回日本。在台灣成長的尾崎秀樹,看到日本殖民政府在台灣推動國(日)語政策與同化政策,他曾指出這些殖民政策導致台灣人潛伏了「喪失祖國」與「白痴化」的現象。

6月17日林金源教授〈同悲尚且不及.何忍同樂〉一文提及北市府紀念「六一七」北投公園百歲生日的活動,正是尾崎秀樹所說日本殖民統治帶給台灣「喪失祖國」與「白痴化」表現。
近年「轉型正義」,義正詞嚴,所有的歷史檢討與批判都集中在國民黨統治時期,藉此抗拒中國人身分。但是真正站在台灣主體、屬於台灣人民立場的歷史,卻仍被深深的迷霧所遮掩。

日文「始」與「恥」同音,殖民地台灣人民將日人歡欣鼓舞慶祝的「始政紀念日」稱為「恥政紀念日」,著名作家楊逵更稱之為「死政紀念日」,另一位日據時期作家賴明弘也曾表示:「『六一七』是台灣人最傷心痛苦的日子,不僅是台灣的恥辱,而是我們中國的國恥日」。然而,殖民地台灣人民的苦難,以及民族主義氣節,近年來則逐漸被日本立場所取代。「日本殖民統治讚美論」、「日本殖民有功論」或是「日本殖民現代化論」屢屢出現,將日本殖民統治視為對台灣人民的恩情,企圖將日本殖民統治中性化,將日本殖民統治描述為寬大與文明。

早在1993年12月,台灣教授協會即率「本土社團」聯名發表〈兩國兩制,和平共存:台灣人民對台灣與中國關係的基本主張〉,指稱:「……舉凡鼓吹國家神道、推行國語運動、更改姓氏運動、志願從軍運動,莫不影響了台灣文化。總之,日本政府企圖把台灣人變成日本人的努力雖然沒有成功,但是卻成功地使台灣人變得『不像中國人』。」

1995年時任立委的呂秀蓮,組織「百年馬關條約百人代表團」赴日本馬關,高調慶祝「台灣脫離中國一百年」。近來則有團體舉辦台灣總督明石元二郎的追思慰靈大會,以及陳水扁、馬英九兩任總統對八田與一的歌頌,又或是日前北市府大玩毫無歷史感的歷史人物cosplay,讓孫中山與日本裕仁皇太子穿越時空握手言和,都是無顧台灣人民主體,對歷史的無情嘲諷。

台灣前輩作家王詩琅曾說:「中國人絕不會茍同殖民統治肯定論此類狂妄的謬說」。已故旅日政治經濟學家劉進慶則如此評價日本殖民者在台的「建設」:「殖民近代化是外在的、從屬的近代化,是非工唯農的產業化,是差別、跛行的近代化。日本軍國主義下的軍需工業在台灣近代化進程上是非常的、一時的,好比曇花一現而消失,又如盆栽扎根不落地,基本上沒有改變台灣社會經濟的低度開發狀態,令台灣戰後從頭開始工業化和近代化建設」。

相較於當前台灣社會對日本殖民統治的肯定、讚美與緬懷,說明現在是時候全面清理殖民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嚴肅梳理日據時期台灣社會性質,以及台灣人民對這段歷史真實的記憶與情感,重新走回自己的立場,才能克服對自身認識的障礙,也才能真正做到「放下歷史,攜手向前」。
(原載《中國時報》,2013年6月18日)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