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期】沙坡尾的舊物館:台灣姑娘的「閩南文化情結」

文編/林素卿

茫無邊際的大海、溫潤宜人的氣候、中西合璧的建築……在台灣女孩李芝穎的眼中,廈門不僅是旅遊勝地,更是文化「瑰寶」。

出生於1989年的李芝穎來自台中,大學畢業後在台灣從事設計工作,2013年被公司派駐北京。「剛開始因為語言差異,在與同事、客戶溝通時經常產生誤會。還好我性格比較外向,一有機會我就找當地人聊天,連計程車司機也不放過。慢慢地,溝通障礙越來越少。」現在的李芝穎講起話來一口「京腔」。

2014年的一次工作調動,讓李芝穎與廈門結下不解之緣。「走在路上,聽到的都是閩南話,讓我感覺很親切,因為我阿嬤就是閩南人。」李芝穎說,「受阿嬤的影響,我從小就對閩南文化很感興趣。每逢過年,我都會跟著她一起做閩南紅龜粿,據說這是閩南地區祭祀神明的傳統習俗。」

工作之餘,李芝穎喜歡徜徉在廈門的各個街區。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路過位於沙坡尾的一家舊物館。「我剛走進去,立刻就被吸引了。」李芝穎說。店裡陳列著各式各樣的舊物件,有上過補丁的雞公碗,有蝴蝶牌的縫紉機,有廢棄的舊傢俱,「它們可都是一代又一代人美好的記憶啊!」李芝穎說。

如今,李芝穎的身份已經從店裡的客人變為合夥人。「許多古老的工藝被機械化取代,工匠們原本賴以為生的工具也逐漸被丟棄。我們經常到鄉下各處去尋找這些曾經的老手藝。」李芝穎說。

除了收集舊物外,李芝穎和團隊還致力於閩南文化的保護與推廣。開設文化講堂、舉行閩南說唱藝術表演、邀請「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傳統技藝……在這間舊物館裡,社區民眾和遊客可以盡情領略閩南文化的獨特魅力。

「與其從別的地方移花接木,倒不如挖掘在地文化。」李芝穎說,「其實有時候我們缺乏的不是文化,而是對自有文化的自信。」

目前,李芝穎和團隊正計畫整合大陸線上線下資源,打造一個舊物的文創空間,開發一系列與閩南文化相關的產品。

「傳統文化必須融入生活才會有延續性和生命力,因此我們打算將舊物轉換成文創產品,重新呈現在人們眼前。」李芝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