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30期】綜藝節目的圓夢計劃

如何打造《中國夢想秀》?


丁曉潔

                              (網路圖片)
        《中國夢想秀》是浙江衛視第一檔購買英國版權的綜藝節目。「他們最核心的東西在操作流程上,《就在今夜》的製片人專程來給我們做培訓的時候,他會有一個 Bible,這個東西是一本產品說明書。裡面涉及到所有跟節目有關的東西,比如 Logo 色調、舞臺材質、背景音樂、燈光分佈圖,說起來這都是很小的東西,無非是節目看上去比以前漂亮了,但,電視不就是賣個畫面和聲音嗎?」


你還有夢嗎?

        這句話出現在杭州莫干山路的一個大型看板上,行色匆匆的路人從底下疾走而過,鮮有駐足者。一個路人不經意抬起頭,看到的是李宇春和林宥嘉一左一右地站在看板兩側。「喔,又一個選秀節目」,他對同伴這麼說到。
        街的對面就是浙江廣電集團大樓,浙江衛視副總監兼節目中心主任杜昉第N次向記者強調:「我們和選秀節目不同。」這是一檔購買英國版權模式本土化改造而來的節目,據說「投資相當於一部小型電影」,在BBCW它的名字叫《就在今夜》(Tonight’s the Night),到了浙江衛視後變成了《中國夢想秀》。
        早在兩年前,Tonight’s the Night 的主持人約翰•巴羅曼(John Barrowman)的粉絲們已經從網路上熟悉了節目流程:主持人通過變裝和 Cos,在現實生活中出現在普通人面前,一番善意的玩笑之後,再將他們帶上電視舞臺。
        「這個舞臺上沒有 PK,沒有晉級,也沒有任何一個人想要成為明星,他們來到這裏,只是為了圓曾經的一個夢。」

中國人還有夢想嗎?

        自去年東方衛視《中國達人秀》打造「相信夢想,相信奇跡」的主題以後,湖南衛視《快樂女聲》也喊出「想唱就唱,夢想綻放」的口號,東南衛視的《歡樂合唱團》則有「成就平凡人的夢想,圓普通人的心願」。一夕之間,「夢想」似乎變成了衛視綜藝的最新關鍵字。
        對於《中國夢想秀》的製片人俞杭英來說,加入到「夢想」大潮之初,她卻充滿顧慮:「當時杜昉給我看了原版節目,我其實是持保留意見的。英國人對於夢想的那種表達,包括主持人給他驚喜時的外放,都是非常有張力的,充滿了激情,我很懷疑中國人的情感表達,無論是圓夢者還是觀眾,他吃不吃這一套?另一個顧慮則是:中國人現在的夢想,感覺都是房子啦,車子啦,嫁個富二代啦,買LV包啦……我們每天聽到的都是這些,全部都很物質。這是個最核心的問題——中國人還有夢想嗎?」
        直到第一期節目播出後,俞杭英才放下心,這期節目以1.05%的收視,超過了浙江衛視一直以來的王牌節目《我愛記歌詞》。後來的「射雕劇組」重聚那集節目,甚至以1.4%的收視率超過了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
        「中國人還是有夢的,夢想也還是能打動人的。」俞杭英說,「我們的節目是明星幫草根圓夢,但明星卻不是收視最高點。當一個愧對老婆十幾年的男人跪下認錯的時候,是收視最高點;當一個老公為了老婆精心去準備舞蹈,站在臺上的時候,是最高點;當一個老師的二十幾個孩子,突然出現的時候,是最高點;當一個小女孩在臺上表演,她的爸爸吊著鋼絲出現的時候,是最高點……沒有一次意外,這說明觀眾還是能被草根夢想感動的。」
        正如浙江衛視頻道總監夏陳安所說那樣:「在這裏,你永遠不會看到一個普通人突然變成明星,但你可以看到很多小小的夢想的實現。」他希望這只是一個開始,能讓人們開始反思:「我們生活中是不是經常有這樣的事情?迫於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很少有時間去考慮自己的夢想,感覺夢想好像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或是有人走得比較遠,他已經忘了最初的夢想。」
中國夢還是英國夢?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淚水?」看了幾期《中國夢想秀》之後,《就在今夜》的飛行製片人(專門負責飛到世界各地指導版權購買方製作細節)山姆感到非常疑惑:「我們不能讓他哭,我們要讓他笑啊!」
        英國《就在今夜》中,出現得最多的是圓夢者的笑容,他們天然拒絕電視螢幕上的眼淚。雖然節目中殘疾人和弱勢群體的比例也並不少,但在英國人的思維裏,無論這個人有多麼慘,也得輕描淡寫地把它說過去,諸如一句「他罹患了癌症」就足夠。
        在杜昉看來,所謂「很多感人的淚水」恰恰能體現中國人和英國人的情感差異:「如果不說前面那些故事,他的快樂就不顯得珍貴了,夢想也並不顯得獨特了。 這可能因為中國人生活經歷比較坎坷和艱難,正是這樣我才覺得我們的節目比英國更能打動人。正是他的經歷配上這段夢想,經過這段經歷之後再去實現這個夢想, 這個夢想就會變得特別珍貴,實現之後就會變得特別激動。」杜昉否認這是一種灑狗血式的催淚:「《中國夢想秀》的催淚,大部分都是比較勵志的。這些哪怕是生活得很艱難、出身很貧寒,甚至是身患殘疾的人,所有給我們的感受一律是:其實他們過得比很多衣食無憂的人還快樂,還堅持,還有意思。他們的淚水,更多打動我們的是他們實現夢想之後的那種激動的淚水。」
        如果說英國夢以樂觀和幽默為基調的話,中國夢則是以驚喜和感動為核心。《中國夢想秀》增加了大量篇幅來講述圓夢者的感人故事,同樣以一期節目講述四五個人的圓夢故事,《就在今夜》只需要50分鐘左右就能完成,而《中國夢想秀》則要做到80分鐘以上。

電視上的「英國模式」

        《中國夢想秀》是浙江衛視第一檔購買英國版權的綜藝節目。據夏陳安所說,「這個節目模式,湖南也拿到過,江蘇也拿到過,他們都沒做」。根源是用明星做平民陪襯的方式難度太大,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衛視對節目版權選擇餘地越來越大——好比電視劇紛紛打出了「向美劇致敬」的噱頭,綜藝節目刮起了英國風。
        從東方衛視引進《英國達人》並締造了《中國達人秀》的成功開始,越來越多參照英國模式製作的節目登上了中國的電視螢屏。除了浙江衛視的《就在今夜》,東南衛視引進了《明天就出發》、《朋友就該這樣》和《超級合唱團》,遼寧衛視引進《X-FACTOR》,山東衛視引進《驚喜驚喜》……據悉,在今年的電視螢幕上,將會出現超過十檔的「英國模式」。
        在杜昉看來,這「遠遠不算瘋狂」,中國能從英國電視節目那裏學到的東西還很多:「他們最核心的東西在操作流程上,《就在今夜》的製片人專程來給我們做培訓的時候,他會有一個 Bible,這個東西是一本產品說明書。裡面涉及到所有跟節目有關的東西,比如Logo色調、舞臺材質、背景音樂、燈光分佈圖,說起來這都是很小的東西,無非是節目看上去比以前漂亮了,但,電視不就是賣個畫面和聲音嗎?」杜昉說,這整套規範的操作流程,是電視進入大工業生產之後必須要經歷的,「相對來說我們以前還是作坊式」。
        更重要的是「英國模式」的另一層含義:「我們看電視,最早是看明星,所以演唱會和晚會式的東西特別有人看;後來是看普通人如何變成明星,所以超女快男非常火;可到了現在,我們發現自己還是願意看身邊的王大伯李大媽怎麼玩的。以前是我演給你看,現在是你演給我看,然後你還很高興。」
(來源:《新週刊》)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