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期】金融創新為農業供給側改革注入新血液

£¨Í¼±í£©[лªÈ«Ã½Í·Ìõ¡¤ÖÐÑëÒ»ºÅÎļþ]н׶Ρ°ÈýÅ©¡±¹¤×÷µÄÐÂÖ÷Ïß¡ª¡ªÌÆÈʽ¡½â¶Á2017ÄêÖÐÑëÒ»ºÅÎļþ

新階段「三農」工作的新主線。

文/李延霞

寒冷的冬季,山東壽光市旺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育苗大棚裡卻是暖意融融。「多虧農行推出的新貸款模式,我用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自家大棚產權做抵押拿到了100萬元人民幣的貸款,解決了周轉資金不夠的難題。」旺林公司負責人齊炳林說。

今年的大陸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農村金融創新。其中包括深入推進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探索開展大型農機具、農業生產設施抵押貸款業務,支持金融機構開展適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訂單融資和應收賬款融資業務、鼓勵金融機構發行「三農」專項金融債等。

長期以來,由於「成本高、風險高、效益低」,農村金融服務是大陸金融體系中的薄弱環節之一。尤其是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對金融的需求更加旺盛,需要金融機構針對當前大陸農村金融面臨的痛點和難點,加快創新產品與服務。

金融創新,離不開基礎設施和政策環境的完善。大陸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農村各類資源資產權屬認定,推動部門確權資訊與銀行業金融機構聯網共用。推進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創建。

大陸正在推進的農村各項改革,將為農村金融創新營造制度基礎和市場環境。但目前農村金融尤其是農村信用體系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農民信用意識淡薄、徵信體系建設基礎不足、金融機構的信貸門檻相對較高等。

近年來大陸不斷頒布金融支農政策,大陸農村金融服務有了較大改觀,農民貸款的可獲得性不斷提高。據大陸銀監會統計,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全大陸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餘額27.6兆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 

農村金融的發展,還需要完善「頂層設計」。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還提出「積極推動農村金融立法」。未來直接以法律來規範和保障農村金融,是成熟國家的通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