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期】怎樣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大陸各地正如火如荼舉辦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班。

大陸各地正如火如荼舉辦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班。

文編/林素卿

為了培養出真正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業人才,成都農業職業經理人學院把培訓的重點放在基層,把培訓的地點放在田間,創新培訓方式,增強培訓實效。

在培訓內容方面,採取多媒體課堂教學的形式,整合教學資源,選派校內富有經驗的高級職稱教師及校外行業專家授課,開展農業生產新技術、農村電商知識、農產品品牌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規模化經營等內容培訓工作。

在校外培訓方面,該學院考慮到學員工作、學習、生活的便利,在集中培訓的基礎上,採取送教、送技術上門的形式,把培訓地點放在學員所在地,組織教師進行上門培訓、專題輔導、發送技術資料,實地解決生產經營中的技術問題。

在實踐教學上,培訓期間組織學員到雙流縣葡萄莊園、崇州現代農業示範專業合作社等地,進行現場觀摩和面對面交流,使理論教學的成果回到實踐。

在拓展個性培訓空間上,根據學員教育程度不一、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不一的情況,制定「缺什麽、補什麽」的訂單式培訓,提供針對性、個性化培養培訓方式,滿足不同層次的學員需求。

通過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靈活多樣的培訓,學員獲得了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提升,特別是補充完善了現代農業和市場經濟的知識缺口和實踐短板,同時也為學員搭建了相互借鑒、共同提升的學習平台。

「我們培養的不僅是一個職業經理人,我們更希望通過他真正帶富一方」, 成都農業職業經理人學院院長劉智慧講述,學院始終注意研究分析區域經濟、職業狀況,對有願望、有基礎、有潛力的區域和農業人員,開展重點支持和側重引導,發揮他們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示範帶動作用。

為了幫助邛崍夾關鎮規範管理茶園,減少農藥和有毒有害物質殘留,實現茶葉升級,學院首先協助學員成立天官茶葉合作社,推廣茶葉無公害標準化種植技術和茶雞共生循環生產模式,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建立500畝示範基地,實現了統一管理、統一施肥、統一病蟲害防治的統防統治等無公害標準化種植技術推廣,第一年就使茶葉每畝增收200元。在夾關鎮茶雞共生循環生產模式中,推廣學院自主選育的青腳白羽雞苗5000隻,輻射帶動100多戶養殖戶,為農戶增收100多萬元,實現了「以副促主、以農強農」的農業生產新目標,實現了農業新技能和新技術的效益最大化。

像邛崍夾關鎮一樣,通過有針對性地培養農業職業經理人,最終帶動一方的例子還有很多。通過扶持來自溫江的張紹發,合作社成員由最初的5人發展到核心成員180人,帶動農戶1000餘戶,種植基地規模由當初的380畝發展到3000餘畝,實現了產、供、銷一體化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