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期】古巴行旅(4):陳舊華麗的哈瓦那

從卡薩布蘭卡眺望哈瓦那。

從卡薩布蘭卡眺望哈瓦那。

文/蕪悠

今年七月間,舊城的主要建築物國家議會(capital nacional)正在整修,白色的大理石與瓷磚看起來煥然一新,由於過於光鮮亮麗與完美無瑕,看起來反而不像記憶中黑白光影所流曳出泛黃時光的哈瓦那。不過,這也顯示古巴的經濟狀況好轉中。

舊城廣場,餐廳酒吧聚集地。

舊城廣場,餐廳酒吧聚集地。

舊城區宏偉的建築很多,宛如活生生的一座建築博物館坐落在眼前,聯合國將哈瓦那舊城城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因為有許多殖民時代所遺留下來的建築物,看起來像極了歐洲大城市,也不難想像在巴蒂斯塔的時代,哈瓦那有多麼燈紅酒綠、奢侈糜爛,是買醉的溫柔鄉。宏大的建築、豪華的古董汽車、寬闊的廣場街道,還有令人陶醉內心澎拜的歌聲,一個比一個精心打扮的健美女性,長腿翹臀,不就是政商名流追逐名利與慾望的最                                                                                      佳場地嗎?

在哈瓦那,音樂、舞蹈無處不在。當歌手以渾厚的歌聲唱出內心的殷切盼望,帶著悲傷心事、又或者滄桑之感,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為你而唱。加上Havana Club那曾經以黑奴血淚釀製出來的蘭姆酒,強烈又酸楚,喝了絕對內心悸動、忘情流連,哈瓦那怎麼不叫人難忘呢?

著名地標廣場與海濱

古老城市有個典型特色,城市的中心必有廣場,廣場是民眾交流的中心,也是商業活動的中心。舊城區主要有四大廣場,舊城廣場(Plaza Vieja)、聖法蘭西斯廣場(Plaza de San Francisco de Asis)、兵器廣場(Plaza de Armas)、教堂廣場(Plaza de la Catedral),每個廣場各有地標建築物。現在皆是觀光客和觀光活動聚集的地方。

知名的Hotel Inglaterra,附近有許多招攬觀光客的改裝古董車。

知名的Hotel Inglaterra,附近有許多招攬觀光客的改裝古董車。

兵器廣場的假日二手書市集,展示哈瓦那的文藝氣息。

兵器廣場的假日二手書市集,展示哈瓦那的文藝氣息。

教堂廣場的地標,聖‧克利斯托巴(San Cristóbal)教堂。

教堂廣場的地標,聖‧克利斯托巴(San Cristóbal)教堂。

穿過四個廣場來到哈瓦那海岸便是馬拉康濱海海堤,馬拉康海堤全長21公里,由東往西環繞著哈瓦那,也是哈瓦那的代表地點,一旁的馬拉康大道車道寬敞,車子通常高速疾駛而過,加上風大時海浪會越過海堤拍打在行駛過的繽紛色彩的古董車上,造就特殊的景色。2015年古美恢復邦交後,一些好萊塢電影便迫不及待來此拍片取景。

馬拉康的晚上,情侶或朋友聚會的熱門場地。

馬拉康的晚上,情侶或朋友聚會的熱門場地。

古巴人習慣坐在海堤上聊天,雙腳自然垂放在海浪邊。到了夕陽時刻,三五成群好友聚集釣魚或打鬧,金黃色的光灑在海水上,美不勝收;到了晚上,當街燈漸漸亮起,馬拉康搖身一變成為許多情侶談情說愛的好地方,燈光映照了深藍色的海水,好不浪漫;深夜,即使子夜一兩點海堤依然擠滿了人,歌聲樂聲飄飄然,似乎它一整天沒有空閒過,是哈瓦那居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馬拉康的白天。

馬拉康的白天。

與馬拉康垂直的普拉多(Prado)大道享有盛名一時,是殖民時代整個哈瓦那地價最高昂的一條街,該街在1772年由法國設計師建造,是哈瓦那第一條鋪砌的街道,只是兩旁過往的繁華現在處於年久失修的狀態。2016年5月法國知名品牌香奈兒首次在古巴市中心普拉多大道走秀,古巴成為國際媒體注目的焦點。

普拉多大道。

普拉多大道。

卡薩布蘭卡的燈塔。

卡薩布蘭卡的燈塔。

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的海盜史

「卡薩布蘭卡」這個名字總令人充滿想像,與西班牙隔著直布羅陀海峽相對而立,西班牙文意為白色的房子,可以想像此處陽光強烈,光影交錯折入眼簾。西班牙人來到哈瓦那,巧妙地將位於哈瓦那灣的對岸命名為卡薩布蘭卡,兩邊有對開的渡輪多班來回,亦有公車、火車不同的交通方式來往哈瓦那。

寫有「卡薩布蘭卡」的牌子。

寫有「卡薩布蘭卡」的牌子。

加勒比海的海盜橫行,十五世紀後,不管是列強的探險家、官員攜家帶眷、裝載多少家當與金銀財寶來往美洲與歐洲,抑或是列強積極從美洲掠奪礦產,然後運回歐洲囤積,全都成為海盜眼中的肥羊,海盜們彪悍好鬥、貪婪兇惡、手段殘忍,因此,海島居民無不想盡辦法抵禦海盜的攻擊以捍衛家園。

卡薩布蘭卡的燈塔屬於三國王碉堡(Castillo de los Tres Santos Reyes Magnos del Morro),該碉堡建於1589年到1630年,三公尺厚的城牆發揮了堅強的防禦作用,到了1762年終於不敵英國軍隊的圍城入侵,燈塔則是1844年加蓋起來,可以同時保衛海上漁船與哈瓦那城市。

現在,這些海盜的故事就成為一部又一部膾炙人口、為人津津樂道的電影。

La Floridita的海明威銅像。

La Floridita的海明威銅像。

諾貝爾文學大師海明威的足跡

1931年海明威首次來到哈瓦那,住在兩個世界大飯店(El Hotel Ambos Mundos),在此海明威寫出了《戰地鐘聲》,由於古巴的生活深深吸引著海明威,讓他駐足古巴二十年之久,也帶動了兩間酒吧的名氣,他喜歡來往於La Floridita和La Bodeguita del Medio間,使得黛奇麗(daiquiri)和莫奇多(mojito)兩種調酒也聲名大噪,每天只要這兩間酒吧營業總是座無虛席、人潮絡繹不絕。

後來1939年海威明在哈瓦那近郊買下一處農莊,海明威常到農莊附近的科希瑪(Cojímar)小漁村釣魚,結識了一位老漁夫,老漁夫經常駕船帶海明威出海,海明威便在此背景下寫出了《老人與海》,老人即是以這位老漁夫為藍圖勾勒而出,把老人堅毅的精神寫得栩栩如生。

舉凡海明威喜愛的酒吧、居住的農莊、捕魚的科希瑪漁村、寄宿過的兩個世界大飯店現在都成為觀光客朝聖的景點,就連習大大到了古巴參訪也特地造訪了科希瑪漁村,並且認同此地風景跟小說中的描述一樣,也評論了老人的精神是一種永恆的精神。

海明威時常駐足的酒吧。

海明威時常駐足的酒吧。

哈瓦那街上盡是古董汽車奔跑著。

哈瓦那街上盡是古董汽車奔跑著。

老爺車汽車博物館 

哈瓦那的街道宛如古董汽車展,永遠不乏吸睛且顏色繽紛的老爺車從眼前呼嚕而過。外國觀光客看到這些汽車總有說不完的雀喜,古巴人卻是苦在心頭,拜美國禁運所賜,這些1930至1960年代的車被完好的保存下來,藍的、綠的、紅的、白的、黑的,把街道點綴著好不熱鬧。也因為車子老舊,汽車必須修了又修,想盡辦法使汽車上路,古巴人練就了一身好功夫,發明了各種修車方法、取代零件,總能重複利用不浪費資源,於是走在街道上總能看到架高起來待修的車子,成為另一番景緻。

舊城區古色古香的民房。

舊城區古色古香的民房。

生活無處不藝術

哈瓦那的街道亦如古巴的混血血液,總是揉合了非洲、歐洲、美洲元素,色彩風格獨樹一幟,給撙節過度的古巴生活添入了多少樂趣,舒緩生活苦楚。藝術就在生活中的任何一個角落,充當著生活調味料,減少苦悶的一面。

七日那天,天氣太熱,逛了革命廣場之後為了找個遮蔽的地方,便進入革命廣場旁的馬蒂紀念圖書館,大門走到底是一尊偌大的馬蒂雕像,而走道的兩旁是革命特展,陳列了卡斯楚、切‧格瓦拉和革命志士的所有書信往來,革命過程的照片,也算是意外的收穫。在這間屬於當地人會來的圖書館,沒有冷氣,所有工作人員手上必備一把扇子搧走溽熱難熬,館內氣氛相當安靜,看書找資料的人靜靜地做著自己的事。一旁的小間剛好有個藝術特展,門口是一位老太太,老太太看我是遊客便向我解說這位藝術家的生平,藝術家名叫Leonel López-Nussa,生於1916年,卒於2016年,父親是古巴人,母親是法國人,年輕時曾旅居紐約、巴黎、義大利、西班牙,接觸到各種歐洲藝術潮流,對他的畫風有直接且明顯的影響,有的寫實、有的抽象、有的印象風格一直在轉變,但是畫作都具有批判的意義在內,1957年回到古巴,投入協助革命工作,是古巴近代有名的畫家,足以代表古巴。

民房牆上的裝飾品。

民房牆上的裝飾品。

門口的太太雖然只是一位顧門、看前看後的工作人員,但是帶著一副眼鏡、梳個包頭,合乎場合的服裝與舉止,說起藝術家來侃侃而談、非常熟悉,都令人讚嘆古巴對於文化教養的重視,以及人民所展現出來的文化水平。當然這在我往後參觀的文化機關裡頭,這樣的工作人員只是其中之一位,像是舞蹈博物館售票老太太和裡面的工作人員,對於舞蹈家阿莉西亞‧阿豐索(Alicia Alfonso)的生平、得獎、對古巴的貢獻都是樂於分享、樂於介紹給遊客知道,最後還會問:「你喜歡嗎?」當然,說話也是一門藝術。

 

藝術家不同時期有不同風格的作品。

藝術家不同時期有不同風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