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32期】中國大陸動畫創作

在本土文化中尋找「靈魂」

動畫片《大耳朵爺爺歷險記》(網路圖片)

        從民間藝術中尋找原型,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告別對日本、歐美動漫的模仿,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動畫創作向本土文化中尋找創意。


        山西省以府城玉皇廟二十八星宿雕塑為原型的首部大型動畫片《大耳朵爺爺歷險記》,即將在中央電視臺央視動畫首播,隨後在海內外電視臺發行播出。
據介紹,這部52集的動畫片投資3600萬元,以「海內雕塑孤品」二十八星宿雕像為原型,以老子道德思想為主線,以「雙峰捧月」聞名的玨山為故事發生地,創作出一部天文神話動畫劇本。
二十八星宿既體現了中國的根祖文化,同時又被世界所熟知和接受,宣揚東方文化的同時,讓中國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央視動畫公司隨後將與澤州縣二十八星宿影視公司合作,通過挖掘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女媧補天、孔子回車等具有澤州地域特色的傳說和歷史精髓,製作動畫片。
近年來,從展示新疆風土民情的《阿凡提》到中國首部入圍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候選名單的《夢回金沙城》,都是將本土文化與動漫作品良性互動的結果。
但本土文化資源與動畫的結合,在中國大陸仍有待發展。10多年前,迪士尼公司成功地將中國古代民間故事《花木蘭》改編成商業動畫片。10多年後,夢工廠又將中國人所熟悉的「武術」和「熊貓」結合起來創造性地打造出「會武功的熊貓」,電影動畫《功夫熊貓》在全球廣受歡迎。
中國動畫產業已有數十年的歷程,1957年至1989年曾是中國藝術動畫片繁榮時代,具有「創民族風格之路」、「中國元素」等特點。近年來,中國動畫產量到2009年增長到18萬分鐘,成為動畫生產大國。但由於缺乏原創性,動畫產業出現了產能與產值的嚴重不對等。
央視動畫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動畫事業部主任王英說:「問題的根源是尚未找到動畫產業發展的『中國模式』。」
「中國動畫產業離開本土文化將一事無成。」王英說,動畫內容需要中國文化的傳承與再造。東方文化的審美觀、價值觀、人生觀、宇宙觀,是其鮮明的靈魂特質,東方文化為中國動畫產業提供獨特的發展土壤與美學營養。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