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期】生物技術讓人們生活更好:北京清華台生徐苙菲

文/程朔、高蔻將

她課餘時間會去游泳或散步健身,不是空閒時間多,而是因為發現自己到北京的20天內體重增加了3斤被嚇倒!搞不清楚是因為好吃的東西太多,抑或是因為天氣相對寒冷,反正就是吃得多了。

她認為,與從小到大養一隻寵物會產生感情的那種狀況完全不同,研究生物技術,將小魚、小蝦、小蟹什麼的餵養大後,「就是要用來吃的啊,就是要讓人們生活得更好」。

徐苙菲的父母現都在台灣工作,徐爸爸是一位公務員,徐媽媽則是在建築行業內打拼。苙菲還有一個小妹,小妹正在讀高中三年級,也正計劃著在台灣的一所大學完成大學學業。

聊專業

採訪組:您選擇到清華讀海洋生物科學專業,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呢?

徐苙菲:這個專業和我的大學對口,我之前學水產養殖,現在不算是改專業,算是從應用變成了理論。

我中學時,就對生物很有興趣,加上台灣海洋大學距離我家是很近,所以,讀大學的時候,就選擇了海洋大學的水產養殖專業。那專業就是教人怎麼去養魚養蝦養螃蟹,我有養過很多水裡面的生物哦。大二一整年,我都在養魚養蝦,整個養殖場的生物幾乎都養過。

曾經很辛苦地照顧水箱,我那時會在早上去照看水族,水裡面氧氣充足,魚蝦才能活得好。每天凌晨五六點時,水中的氧氣是最少的,就需要去看看它們好不好,一般每周一三五早上去給它們換水,每周二四六去喂它們吃飼料。平時還需要關注水質、水溫這些,養魚比較麻煩,比如遇到寒流天氣,它就可能生病,想辦法治愈它時,還要考慮怎樣用藥才不會令它中毒。

偶爾也需要刷魚缸,那事聽上去會感覺挺有意思。刷魚缸,要站在裡面,用菜瓜布或海綿,將黏在魚缸壁及底部的藻類和排泄物洗刷乾淨。刷魚缸時,不會把魚清理出去,魚兒們就會在腳邊游來游去,有比較調皮的,會咬人的腳。人在缸裡一般都是赤腳、短打扮,遇到有肉食魚時,才會穿厚一點的衣服,冬天很冷時也是。

在清華海洋生物科學這邊,更著重的是從分子的層面去研究生物。這與大學時相比,更重理論一些,但做實驗的情況也很多。我現在主要就是養貝類,貝比較好養,平時控制好水溫後,丟個海帶或者飼料給它就ok了。

採訪組:畢業後有些什麼樣的計劃呢?

徐苙菲:畢業以後,最想去生物技術公司,做研發人員。生物技術很高端,對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很有幫助,這一點是十分吸引我的。我知道最近有一個很流行的生物芯片,它是一個小機器,在上面滴上人的血液,就可以測出血液主人的基因,從而知道你會不會得哪種病,然後讓你去預防。我超喜歡這種新技術,現在好像有些小型的設備已經應用在醫院中了。想想都覺著這個超酷的!

對貝類的研究非常必要。比如,人們對貝類的免疫研究已經做過很多工作,貝類的生態學免疫的簡單模式對於了解人的免疫疾病的產生機理有著重要意義。再比如,研究表明,貽貝殼對重金屬污染、對污水中的磷都有較好的去除作用;貽貝殼可以與其他材料製成性能優良的生物複合材料。

對貽貝殼的研究,以及資源化利用,會為人類帶來很高的經濟效益。我現在在研究生物礦化,就是碳酸啊、蛋白啊,怎麼去操控那貝類中長出珍珠,貝殼能夠成長。

我現在已經開始準備實習和論文材料了,早做準備嘛。畢業後,我想多走走看看,台灣啦、北京啦、也會去南方沿海的城市。特別會去廣東,廣東那邊很會吃的(偷笑)!

我不會排斥留在大陸從事這個專業。這個專業在大陸,長遠來看,會有發展。我記得在青島的海洋大學做交換生的時候(那時我第一次來大陸),就看到有聲音說要發展大陸的藍色海洋經濟。估計未來會越來越注重這個方面呢,中國大陸的海岸線真的很長。

談觀點

採訪組:在北京讀書的時間,感覺在人際交往方面會不會有什麼困擾呢?

徐苙菲:從小我就有出島外讀書的想法,做個交換生或去留學什麼的,有想過去歐美,也有想過到大陸。我上大學在中國海洋大學做交換生的時候,認識了一個在海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來自北大醫學系的學生,他建議我,來大陸這邊攻讀碩士學位,並告訴了我很多關於如何申請到大陸讀書的知識。在他的指導下,我就在大學畢業的時候來申請,並且順利地考上了清華。

到清華後,我也認識了很多好朋友。比如我與我的室友,關係就很好,她常常會帶我去看各種好吃的,跟我分享一些好玩的事情;我也會跟她去分享很多好玩的事情。我覺得年輕人之間,只要互相關心、幫助,就可以很容易地成為好朋友了。

當然總有些時候,大家會發現,兩岸年輕人的思考方向會有點不同。大陸同學一般會有一些比較大的方向,會關注一些國際上的事物,比如敘利亞那邊的情況;我們就不一樣,如果我現在還在台灣的話,基本上關注的話題就會是「下課要吃什麼」「今天台灣某人又八卦了些什麼」……

其實,我會感覺這樣的差異蠻有趣,也很自然。人與人之間總是會存在各種差異的,想辦法在差異中間找出一種平衡,互相留有餘地就對了。如果總想著千篇一律,或者絕對平均,或者一家通吃,人就會一輩子沒有朋友了。其實假使那樣的話,世界也早就沒有多姿多彩了。

我是2013年才來大陸,兩年間,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變化,是「卡式台胞證」的使用。這個是真心的方便了很多,飛機直航的班次也越來越多了,票價還總會有不錯的折扣,兩邊的往來日漸頻繁,語言文字的表達方式也都是同樣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在人際交往方面就很難會有困擾吧。

採訪組:談談你對兩岸領導人會晤的看法?

徐苙菲:兩岸領導人見面的報導我有看,之前也很樂見其成,看時覺得馬英九的發言很好。

我一直覺得馬英九清秀斯文,我未來的男朋友,也要大概那個樣子吧,還要飽讀詩書!雖然我優先考慮台灣男生,不過遇到有那樣條件的大陸男生,我也不拒絕。開玩笑的啦,男朋友關鍵是要有氣場、有氣質!

網絡上有個視頻,是說習、馬他們倆握手都非常用力,很激動。有說他們其實是早就該見面了,還有說「手握久了心就近了」。想想,馬英九在台灣地區領導人的位置上,還是不算太差,至少聽說他比較清廉。

兩岸領導人會晤後,兩岸的關係應不會更差了吧,而且交流往來這樣密切的情況下,應該會漸漸地更好起來的。可是,也許會有一定的變數,要看之後台灣選舉的情況了。政治人物們怎麼說、怎麼做,我們不好推測,只是希望兩岸關係能夠更好,因為相信那樣的話,會為我們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我的祖籍是在東北的哈爾濱。我的爺爺在上個世紀50年代朝鮮戰爭的時候到的台灣。爺爺很可憐的,他離世很早,走之前,不斷地說,他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能夠再回到過家鄉哈爾濱。所以,我也一直想著要用一個假期的機會,到那個傳說中的北國冰城去看看。我也真心希望,我爺爺他們那一代的那樣的境遇和遺憾,之後永遠都不會再有人有機會去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