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期】第三名-我的兩岸關鍵詞:「上岸」

文/林承諠(輔仁大學)

兩岸之所以被割成兩個部份是因為我們在地形上各有自己的「岸」,這幾年來,我們彼此間有很多的交流,這些交流的關鍵在於我們能上的了對方的「岸」,才能互相感受到文化上的洗禮。

我認為如何「上岸」是兩岸間最關鍵的一項課題,現在的制度下,我們已經擁有了很多互相「上岸」的方式,不論是到彼此的土地上學習知識,或是被派遣去工作以及自己創業,更簡單的方式是互相到彼此的地方旅游,在這些方法下,我們很容易的可以了解到彼此間文化上的異同,交換彼此對待事情的看法。

我有一個堂弟,他的爸爸是台灣人,而他的媽媽是北京人,他是在這個世代下常常出現的兩岸婚姻家庭子女。堂弟每個寒暑假回台灣玩時,總是會有許多的限制,而最後經過多方的考慮,他選擇以台灣籍的方式在大陸就學、居住。這樣的例子在未來會越來越多。

在現今兩岸間交流如此頻繁下,兩岸結為夫妻的機會也快速增加,這些集結兩岸文化的兩岸寶寶如何能在兩岸間有更多的貢獻,是所有人都該正視的問題。對於他們來說,兩岸都是家。如何讓他們安心的「上岸」於兩岸間,能帶給兩岸更多的影響,是對於兩岸非常關鍵的一件事。他們身上帶著跨越海峽的愛,多重價值及文化天生賦予在他們的身上,可以更輕易地帶給兩岸間不一樣的衝擊,我認為如果能解決這樣的課題將會帶給兩岸許多正向的改變。

在我的生活中,最能深切感受到的是班上的陸生。在有些人的人生規劃裡,有的畢業後能在台灣發展。然因為畢業後他們會失去學生身份,只能回到大陸(編者注:目前台灣當局針對大陸學生的規定中,要求陸籍學生完成學業後,必須回到大陸,不能留台工作)。對於這件事,有人感到難過及感慨。這些陸生在台灣學習了少說也有4年之久,他們對於台灣也早已熟悉,但卻無法選擇自己未來能在哪發展,我認為這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如果未來能有新的政策保障這些人能在兩岸間「上岸」自如,就像我們台灣青年,那麼更能促進兩岸間的關係。

這個世代中,兩岸間的交流是大家向往的機會,如何在這樣的氛圍下,提供年輕人更多的能「上岸」機會,是我們共同關注的。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能夠有新的政策出現,我們都渴望能在彼此的環境中成長,在共同的命脈中茁壯,「上岸」的方式若是在未來可以增加的更多,我們就有更多機會可以接觸到彼此的風情,會產生出更多的火花。在這樣的環境下,兩岸間的合作可以無限的擴大。現在的我仍然只有利用旅游踏上大陸的機會。放眼未來,我希望我能有更多方式在兩岸間通行,使得自己為兩岸有所貢獻。

大陸是一個非常廣闊的土地,有巨大的人口基數,而這其中上過台灣「岸」的人們還是占少數的。展望未來,兩岸間該如何提高這樣的人數,勢必是一個需要深思的課題。而如何增加往返的人數,又在龐大的數量中取得平衡,似乎也是一個艱深的問題!

在這個全球化的世代下,兩岸間如何在國際更加有競爭力,兩岸關係該如何更上一層樓,我們如何共同體現大中華精神,都是我們未來需要面對的事情。

「上岸」,是讓兩岸更接近彼此的一條路。

「上岸」,讓我們能親身經歷不同的差異。

「上岸」,是讓兩岸更密切結合唯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