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34期】你所不知道的名校系列──山東大學

一個與小行星同名的大學

山東大學西校區八號樓醫學院 ( 網路圖片 )

        山東大學是中國大陸唯一擁有小行星命名權,並曾以校名來命名小行星的大學。「山東大學威海天文台」是繼「國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之後,第三個具有小行星命名權的單位。
        2011年,山大威海天文台把在2008年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命名為「威海星」,以此感謝威海市對山大威海分校共建所提供的大力支持。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通過後,這成為了山東省首顆以城市命名的小行星。而早些年,國家天文台在山大96週年校慶日,觀測發現了一顆新的小行星,經過國際小行星中心認定後,「山東大學星」成了第4顆由中國大陸發現並以大學校名命名的小行星。

統合管理資源共享
        山東大學在濟南市有6個校區。另外,還有在1984年與威海市政府聯合創辦的威海分校,以及正在青島市建設的新校區。學校共擁有128個教學實驗室,圖書館藏書約792萬冊,並擁有校園網絡體系。濟南校本部現有42個教學學院,6所附屬醫院,12所教學、實習醫院,並設有研究生院。而準備實行的「山東大學系統」,在初步構想上,醫學學科、人文學科將以濟南校區為主;工程技術類學科、基礎學科和一些高端研究將以青島校區為主;空間學科、海洋學科、農學科則以威海分校為主。在學校的統合管理中,一方面達到資源共享,同時也讓學科有各自調整佈局的空間,從而提高辦學質量。

        作為大陸重點建設的「211工程」和「985工程」大學,山大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在近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其中,有8個學科的學術影響和貢獻力跨入世界前1%;在最近武漢大學科學評價中心發佈的「中國大陸一流大學競爭力」排行榜上,山東大學列第7位,該中心評價山東大學是近兩年上升速度最快的大學;2011年,世界學術期刊《科學》發佈的大學排行榜中,山東大學排名第6位;世界大學排名網站2011年數據,山東大學在大陸地區排名為第7位。

豐富的齊魯文化

        始於1901年的山東大學,是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學。百餘年來,山大汲取齊魯文化,不僅奠定「文史見長」的學術特色,出現了《文史哲》這項由大陸教育部主管、山大主辦,刊登國內外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最新學術成果的重要學術期刊;而且數理研究也取得了令人仰慕的成績,躋身於大陸著名學府的行列,成為教育部重點綜合性大學;在國際上也頗有影響,被《大英百科全書》列為中國大陸著名大學之一。

        知名文學家聞一多、老舍、梁實秋,物理學家王淦昌,國際知名的金融數學家彭實戈,國學大師季羨林,著名詩人臧克家等一大批享譽的學者皆曾在此就學或執教。

完整的學科建置

        山大共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3大學科門類。為了發揚傳統、弘揚學術,更好地激勵師生向傑出人物學習,學校並設有以學界泰斗命名的中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生命科學與技術等6個國家人才培養班。各班均採用國際化教師、教材與課程,其中60-80%的優秀學生可以獲得推薦免試研究生資格。

        目前,各類全日制學生達6萬人。其中,大學生43000人,研究生15000人,留學生1600餘人。師資方面,教授有1046人,博士生導師721人。而在教學平台上,學校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涵蓋8個二級學科)、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省級重點學科60個,覆蓋文、理、工、醫四大學科領域。並有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科研平台8個,及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

        山大具有雄厚的學術科技實力。據美國《基本科學指標》(ESI)統計,山大科技競爭力已經進入世界大學前500強。學校連續十幾年被SCI收錄的論文數進入大陸大學前10位;近年來被EI收錄論文保持在大陸大學10位左右,被SCI收錄論文的引證總數也進入大陸大學前10名。學校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也呈現良好勢頭,形成了山大華特上市公司和山大魯能、山大華天等40餘家高新技術科技企業,為山東乃至全中國大陸的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三跨四經歷」的全方位培養

        為深化和完善對學生的培養,學校積極鼓勵學生進行「三跨四經歷」,即跨學科、跨學校、跨國或跨區的交流學習,以及第二校園、海外學習、社會實踐和本校學習等四種經歷。

        1、跨學科的本校經歷:學校大力推行主輔修、雙學位、二次選擇專業,為此開設了英語與法學、英語與政治等雙學位班;文史哲班、金融數學班、生物醫學工程、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等交叉專業。引導學生跨專業、跨學科選課,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

        2、跨學校的第二校園經歷:率先實施大學校際合作計劃,現與大陸24所「985」、「211」大學簽訂校際合作協議,每年選拔700名大學生與武漢、中山、廈大、哈工大、西安交大、中國政法、南開、天津、同濟、吉大、川大、中國傳媒等校進行一學期或一年的交換,使學生感受兩所大學的文化氛圍。

        3、跨國或跨區的海外學習經歷:學校注重拓寬學生國際化視野。現與19個國家和地區的72所高校開展大學生交換計劃,學生主要前往美、英、德、法、瑞典、澳大利亞、日、韓、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地。除了學科學習外,還包含有專業實習類項目,使更多的學生擁有海外學習經歷,以開拓學生的國際化視野。

        4、社會實踐經歷:山大倡導100%的學生要有社會實踐經歷。以一年級學生感恩父母、二年級學生接觸社會、三年級學生專業實習、四年級學生畢業實習為主題,來規劃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

國際交流,在地合作

        學校亦不斷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先後與4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70多所大學建立了校際協議關係,與100多個學術機構建立了學術合作關係。舉辦有「國際大學校長論壇」、「2002 ICM國際數學家大會」、「衛星會議」等國際或雙邊學術會議,亦參加「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國際合作AMS」等多項國際科研項目,並在新加坡建有孔子學院。山大也是大陸10所「支持周邊國家漢語教學重點學校」之一;山大來華留學生教育起步於20世紀50年代,是大陸最早接受外國留學生和開展對外漢語教學的高校之一,自2000年來,學校已累計培養來自100多國的各類留學生約12000名。

        山東大學國內外合作交流十分活躍。學校面向社會、海內外,構建了全方位開放式辦學格局,服務地方取得重大進展。學校推動校地合作,特別是面向山東省和環渤海經濟區經濟開展科技文化、人才培養、社會建設等各種服務,近四年與地方、企業共簽訂科技開發合同1321項,與濟南、濰坊、臨沂等地市及魯能集團、將軍集團、浪潮集團等大型企業集團建立了長期全面合作關係,在校內共建了20餘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或實驗室等產學研基地,在校外建立了88個教學實踐基地,開展了各種形式的科技對接。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