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34期】新農村建設:醫療安養篇(一)

不斷創新中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

新華社專訪國務院醫改辦公室主任孫志剛
農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證( 新華社 張錳攝 )

        中國大陸擁有13億人口,基本醫保制度覆蓋全體城鄉居民,這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一項任務重、難度大的工程。爲減輕群衆的看病負擔,中國大陸在2008年毅然開始推進全民基本醫保制度,時至今日,在推進醫保覆蓋面上取得的成績,已令國際社會矚目。

        以下,為本報編輯部根據新華社記者採訪大陸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孫志剛的談話內容,所整理出來的醫改專題報導。

基本醫保制度,如何實現全民覆蓋?

        建立全民基本醫保制度,構築社會安全網是醫改的重要內容,在醫改中處於基礎和核心地位。目前國務院所推行的醫療改革,是以城鎮職工醫保、新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醫保爲主體,以城鄉醫療救助爲內容,其他多種形式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爲補充,構成了全民基本醫保制度的框架。

        改革兩年多來,政府加大投入資助農民、城市中「一老一小」、大學生以及流動人口參加新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保,中央還專門投入資金解決近800萬破産企業的退休人員參加醫療保險。同時,醫改也不斷提高醫保報銷水平,改進支付方式,方便群衆結算,增強了制度吸引力。

        目前,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了95%以上的城鄉居民,參保人數增加到12.95億人,與2008年相比增加1.62億人。其中,新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達到8.32億人,增加1700萬人;城鎮居民醫保全面推開,參保人數達到2.16億人;職工醫保參保人數達到2.47億人。

擴大覆蓋面,如何使保障水平不降低反而提高?

        兩年多來,新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保的政府補助標準增幅很大,從2009年的每人每年80元(人民幣,下同)提高到2010年的120元,2011年再次提高到200元。

        老百姓從醫保中得到的實惠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是住院報銷比例由2008年的48%(新農合)、54%(城鎮醫保)提高到今年的70%左右;

二、是提高最高支付限額。2010年90%以上的統籌地區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最高支付限額分別提高到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當地居民年可支配收入和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倍左右。2011年達到6倍以上且均不低於5萬元;

三、是普遍開展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門診統籌,既保了大病又兼顧了小病。截至2011年9月底,超過90%的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統籌地區開展了門診統籌;

四、是大幅提高農村兒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保障水平。困難家庭患兒看病費用實際報銷比例由40%提高到90%,2萬多名「兩病」患兒受益,補償資金達到3.26億元。

經濟困難家庭,高額醫療費用如何解決?

        醫療救助在全民基本醫保制度中是最後一道「安全線」。這兩年醫療救助資金大幅增加,2011年已籌集資金178.5億元,比2008年增長88.1%;中央財政投入130億元,比2008年增長一倍多。

        救助對象不斷擴大,從低保家庭、五保戶逐步覆蓋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殘疾人和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救助水平也明顯提高,2010年每門診人次、住院人次醫療補助水平爲185元和1751元,分別比2008年提高了29%和43%。

        當然,目前醫療救助的水平與人民群衆需求還有較大的差距,「十二五」期間,將進一步加大對醫療救助的投入,加大救助力度,完善救助政策,築強老百姓看病就醫的最後一道「安全線」。

醫保制度如何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爲了讓群衆看病報銷更方便、更便捷,大陸的基本醫療保障管理制度也在不斷創新。例如,推廣「就醫一卡通」,實現統籌區域內醫藥費用即時結算。目前已有18個省份開展省內異地就醫即時聯網結算,一些地方也在探索跨省「點對點」聯網或委託結算,減少了群衆「跑腿」、墊資的麻煩。

        其次,是推進付費方式改革,探索實行按病種、按人頭付費和總額預付等。吉林長春、四川成都等地正在探索醫保付費「談判機制」,以遏制醫藥費用過快增長,減輕患者看病負擔。另外,還有創新醫療保障經辦管理服務,一些地方委託具有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參與醫保經辦服務,取得良好效果。

        最後,是探索基本醫保制度城鄉統籌改革,天津、重慶、寧夏以省爲單位,以及40多個城市實現了基本醫保制度的城鄉統籌。基本醫保管理制度改革創新由點到面的格局正在形成。同時,商業健康保險也得到了積極的發展。2010年商業健康保險保費達到677.5億元,比2008年增長15.7%。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