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期】我們是校友

【龍脈相傳.共創未來】
2015年 第五屆《兩岸犇報》青年徵文獎入選

♦ 文/劉彥良(輔仁大學哲學系)

二零一四年的春季,一如往常,只有時間的消逝才使我們注意到時間的存在,與交換生們認識不久便相告辭。一位大三上來系上交換的劉子葉同學,從輔仁大學回到海峽彼岸的北京師範大學;不久後的春季,她的系上同學楚軻亦來到此岸至我們系上交換學習,接連接觸兩位來自北京師範大學的同學,這個與北京師範大學的緣分就在此刻萌芽。

輔仁大學裡的大陸交換生及陸生們,勤奮求學的態度亦如我初訪大陸看見那特別引人注目的紅布條「我奮鬥,我驕傲」相呼應,大清早走在北京師範大學裡頭,可見那「人人一本書,就是不想輸」的求學態度,這是我在輔仁大學三年幾乎未見過的「大場面」,大陸同學們在升學壓力的大環境下努力學習,天天向上的精神。

與北京師範大學的緣分不止於此,正埋首在期中考書堆中,輔仁大學公博樓圖書館裡「兩岸犇報」內的訊息讓我提起精神,不大且不特別顯眼的方格裡正轟轟烈烈展開「我們是校友——台灣同源高校學子跨海行」的活動召集,這是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主辦的兩岸交流活動,廣召臺灣高校赴大陸的同源高校參訪的活動,像是臺灣的交通大學、清華大學、暨南大學、中山大學等,在大陸都有同源高校,比較特別的是臺灣的中央大學、東吳大學,在大陸則是現今的南京大學與蘇州大學。當我看見「輔仁大學」這四字,整個人從椅子上跳了起來,趕緊借用電腦填寫並寄送報名表。

幸運地,在充分的準備下,我準備前往首善之都--北京,這是趟前所未有的遠行,第一次離開寶島台灣,初次乘坐飛機,造訪大陸的處女行,之後的所有事情便也是初體驗,眼前所見所處的人文、歷史、地理都是充滿了新鮮感,讓我眼睛連閉的空閒都捨不得,彷彿身體已不再是自己,那像是進入場夢鄉,一個未到過的地方,來到大陸期待已久,興奮之情難以言喻。

當機長掛上起飛廣播的話筒後,我緊抓著座椅、屏息以待。如同是乘雲霄飛車般得衝上天際,從機窗遠眺,高雄的海岸線已漸漸地模糊消失在遠處,早已忘卻手裡冒出的汗珠,興奮之情溢於言表,迎接的是大片蔚藍的天空,從這到廈門的班機只需要八十分鐘的航程,比我從台北坐高鐵回嘉義老家還要快呢!原來,兩岸距離不遠,遠的只是那道海峽所劃開的兩顆心與肺。

藉由這次活動,開始去發掘輔仁大學的歷史,原來呀!輔仁大學早在一九五二年時已經在北京停辦,絕大部分併入現在的北京師範大學,我們與北京師範大學還真是有緣!還記得那位來輔仁大學交換的楚軻嗎?第二天帶領我飽覽北京師範大學的校園,所住的地方離北師大距離相當近。我們一同前往享用北京的第一頓早餐「慶豐包子」,在台灣媒體報導下,已有相當知名度,擁擠的人潮交織在店內穿梭著,真是好不熱鬧的景象。

雖然,走在北京師範大學的校園裡,當年老輔仁的味道已淡去,然新的氛圍讓來自臺北輔仁的我感受相當不同。這是北京師範大學的初訪,還有許多尚未發掘的事物正等著我去探尋。

當時有句順口溜這麼說「北大老,師大窮,唯有清華可通融,輔仁是個和尚廟,六根不靜莫報名」,由此可見當年的情景,漫步在輔仁大學舊址裡,猶如穿越到當年,傳統中國式的建築、青石鋪設的牆與地板,還有那綺麗的木構建築,遙想當年學長姐們在此念書之景,懷念的心緒直湧上心頭。

時間來到九月的秋季,收到來自校友會的照片,那是張一群帶有紅潤面容和滿頭銀髮給人年高德邵印象的老校友在輔仁舊址前的合影,原來是一年一度的輔仁老校友返校聯誼會,這是輔仁大學的傳統,透過校友會的協助,每年這個時節就是校友們回母校敘敘舊,讓已經畢業一甲子的老校友們每年還能齊聚一堂話當年。從每年的合影照片,歸來的校友年復一年的銳減,雖然輔仁校友們逐漸凋零,但輔仁精神仍舊得到傳承,至今還有海峽對岸的台北輔仁延續這樣的辦學宗旨:吸收西方的先進科學文化,發揚中國的固有文化,中西交流,培養碩學通才。

記得在剛踏入輔仁大學時,正逢輔仁大學創校八十五週年、在臺復校五十週年校慶,舉辦著鼓鑼喧天、紛紛鬧鬧的慶祝活動;而今年又恰逢創校九十週年及復校五十五週年慶,兩岸輔仁的歷史值得我們晚輩深入咀嚼、品味。

透過此次跨海行的機會,親自一訪六十餘載前的老輔仁,更深入了解同源高校的老建築、老校史外,更找尋老校友與新校友們的那番「輔仁情」,介紹給校友們在臺復校已逾五十餘載的輔仁大學,以及同源高校在那六十餘載的歲月洗禮下,現今的北京師範大學的新時代。

雖然無緣親自在這些如詩如夢般的情境中學習、生活、成長過,就算只曾經輕步、屏息、凝神、低迴踏勘過老輔仁校區中的恭王府、天香庭院等古建物的我們,重讀前人遺作中的洗練佳句,一定會宛如重臨實境、幽遠之思再起;甚至不知不覺間,會掛上兩串潸然泣下、感觸至深的清淚。

而我與輔仁的緣分尚未結束,持續輕步、屏息、迴盪在這半個月的邂逅,離開老輔仁不意味著結束,是下回重遊的起點,我很珍惜這段時間,眼前還是打轉著那時猶新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