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期】社評:反對陸生納入健保,是對開放社會的最大諷刺

生活在台灣這個價值分裂的小島,有些事情還是不能夠太較真,否則肯定會被搞得認知錯亂。許多只需要一點常識就能做出的判斷,一旦牽扯到「中國因素」,塞進「民粹政治」這個意識形態的絞肉機,政治人物的決斷就經常性的要與社會實際相背離。君不見,習馬會緊握的雙手指尖猶溫,希望擴大開放「專升本」陸生來台的呼聲還在耳際,攸關陸生納入健保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22條修正草案」卻在台聯黨團杯葛下遭到無限期擱置,就連民進黨團也揚言要抵制到底;滿朝文武儘皆留洋博士,半個世紀以來,「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不但是台灣學子階級翻身的必由之路,更是政治人物的青雲之階,從來就沒人質疑。獨獨王如玄的大陸學歷就是不行,不但飽受民粹式的攻擊,甚至還有「國安」之虞,必須在選舉公報上自動抹去。

台灣高等院校招生不足已是多年隱患,教育部門也曾拿出過一些瘦身措施,但屢屢流於紙上談兵。上個月,馬英九在與習近平會見的場合,不但發言肯定陸生來台對促進兩岸永續和平的積極作用,大陸事務主管部門還要求擴大開放大陸「專升本」學生來台,以挽救台灣高等院校因少子化所帶來的危機。目前全台共有159所高等院校,其中私立院校就佔了108所,若以八年後屆滿18歲的人口推算,即使有85%進入大學,也只佔現有招生名額的六成,保守的估計將會有50所公私立大學面臨裁併,或者乾脆關門了事。根據台灣教育當局近日公佈的2015年度大專校院各校系註冊率顯示,已有高達67個校系註冊率不到三成,明年全台高等院校將減招14,000個名額。教育部表示,目前已經有12所運營不佳的學校列入輔導名單,其資產必須交付信託,未來如果新生註冊率未達7成,就會扣減招生名額和補助款,達到自然減校的效果。

台灣每年到歐美留學的學生超過30,000人,其中單是美國一地就將近半數。近年來隨著歐美國家高等教育產業化,越來越多的中等收入家庭子弟選擇到學費相對便宜、教學與科研成果卓著的大陸「985工程」重點高校深造;同樣的,目前大陸高校資源尚有缺口,錄取率不到75%,每年有超過250萬個中學畢業生沒有辦法考上理想的大學,這還不包括為數以百萬計的「專升本」考生。大陸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每年出洋留學的總人數超過40萬,如果能夠妥善運用兩岸教育資源的優勢互補,建立友善的就學環境,吸引更多的陸生來台就讀,不但足以解決島內高校生員不足的危機,更可以優化兩岸教育資源配置,從而完善化兩岸高等教育人才就業、創業的區域佈局。有不少私校校長就認為,用減少招生名額和補助款來逼退私校的機制未必有效,開放大陸學生來台就讀的名額才是根本之策。

問題是,擴大招收陸生並不是台灣單方面的意願就能成事,而是牽涉到兩岸關係的微妙變化。多年來,許多攸關陸生權益以及台生學歷認證的法案,在立法院都遭到在野黨派的杯葛,諸如「三限六不」、無法納入健保等限制,對陸生而言都是阻力。上周五,台大政治研究所陸生張逸帆在臉書貼出〈你們的健保很好,但我從未向你們乞討〉一文,分享自己對於陸生納健保議題的看法,非但引起網路鄉民的惡意攻擊,還遭人檢舉被臉書刪除;日前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應邀參加台灣「私立技專校院協進會」理監事會議,並與廿多位台灣私立大學、科大校長交流座談,回應開放「專升本」陸生來台的要求,卻被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公開要求要「謹言慎行」。一個心態上並不開放的政治環境,卻希望通過擴大陸生來台以解決台灣高等教育所面臨的困局,無疑是對「文明、開放」的最大諷刺。台灣「私立技專校院協進會」理事長、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就表示,從學校端觀察,台生和陸生互動很好,但政策氛圍不是那麼友善,例如陸生納健保議題,經過多次討論還是有很多反對聲浪,當陸生有其他國家可選擇時,這些就會成為招收陸生的阻力。

在台灣,這種社會生活與政治走向相悖離的現象並不僅止於一端。誰都知道,兩岸經貿往來之所以每年產生近千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源自於海峽兩岸在產業鏈結上的垂直分工。台灣作為中間原料和零部件的供應商,下游廠商在哪裡,就只能把產品賣到哪裡,換句話說,台商在哪裡,市場就只能在那裡。目前大陸有近10萬家的台資企業,佔台灣對外投資總額的2/3,更有為數200萬的台灣人在內地討生活。稍有經濟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一筆巨大的資產,隨著大陸經濟戰略的內需轉型,將可以提供一個足以支撐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民族市場。過去的30年,大陸資本市場的人口紅利和土地紅利,無疑是確保台灣經濟維持增長的利基;未來的30年,日漸崛起的「中國市場」也絕對是支撐台灣高科技產業實現全球佈局的前提。但偏偏有人就是要阻擾兩岸服貿、貨貿協議的簽訂,甚至提出一個畫餅充飢的「新南進政策」,說是要分散過渡依賴大陸市場的風險。

對大陸學歷進行民粹式的攻擊,對陸生來台充滿敵意,對日漸崛起的民族自主市場充滿恐懼,在在說明了台灣社會在認知上的不健康。任何的政治人物企圖用腦袋來指揮肚皮,那只能是催眠術,不過是在精神上自虐的一場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