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35期】新農村建設:五通工程篇(七)

寧夏‧探索農村環境整治新模式

趙倩
                           (網路圖片)

       寧夏經濟不發達,生態環境脆弱,城市污染、工業污染也不斷向農村轉移,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很不完善,不僅危及農村群衆的健康、威脅農副產品的安全,也制約民族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
作爲首批全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8個示範省區之一,寧夏根據當地的具體狀況制定了一系列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標準、規範和制度,探索了在少數民族和經濟欠發達地區,以及北方自然條件下開展農村環境保護的新模式。

       2010年,寧夏作爲西北唯一地區,被列爲全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省區之一,計劃三年投入10億元對沿黃河區域、生態移民區和南部山區黃河支流區三個重點示範區集中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涉及22個市、縣(區),約300個集中連片專案區、1100個村莊,超過三分之一農村人口將直接受益。
       自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寧夏把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與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考核試點緊密結合,重點圍繞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畜禽養殖污染四方面建設示範工程。
       截至目前,寧夏已在全區800個行政村開展連片整治,惠及227萬農村人口。其中包括,對440處千人以上的集中飲用水源地進行了有效保護;鋪設集汙管網近500公里,生活污水設計處理能力達到600多萬噸,滿負荷運轉後每年可減排COD1200噸;配置垃圾箱近10萬個、垃圾車2000多台,以及垃圾中轉站和填埋場100多處,年收集處理生活垃圾量達到60多萬噸。此外,還實施了2個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專案,以及1個殘留農膜無害化處理專案。(新華社電)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