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常明
「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這是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描寫的心中所嚮往的生活。如果他生活在當下,這種生活應該唾手可得。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宅」與「群居」兩種完全相反的生活方式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這裡所說的「群居時代」,指的當然不是原始社會的「群居」,而是指電腦、手機以及各種移動終端設備裡的QQ群、微信群、討論組等等。新「群居」時代給大陸民眾的生活帶來了歡樂,但也增加了不少煩惱。
我「群」故我在
「群」為何物?隨便打開一個大陸年輕人的QQ或者微信,必然會看到裡面少則幾個多則成百上千的「群」。這些群組按照性質劃分,有家人群、同學群、同事群、朋友群等;按照功能劃分,又有工作群、紅包群、美食群、旅遊群、交友群等。
「我的QQ裡保留了工作群組10個、同學校友群組6個、老鄉群組1個、其他群組1個、臨時討論組15個,開通微信群10個,討論組12個。據我所知,這個數量在我認識的人裡還是排中間水平的。」做財務工作的李韜光是「群居」生活的忠實擁護者。他認為有了網路「群居」生活,他才能跟幾年甚至十幾年不聯繫的同學、朋友重新聯繫上,好友閒聊扯淡交流情感,距離很遠心很近。
辦公室白領王燕升對自己的微信群也是讚不絕口,因為通過微信她加入了大量紅包群。一有時間她就刷微信搶紅包,少的時候每天能搶幾塊錢(人民幣,下同),多的時候一天也能搶個百十來塊錢,平均下來一個月都有兩三千的收入。「就當是個副業,反正閒著也是手機不離手。」現在王燕升正打算往專業紅包搶手方面發展呢。
數據顯示,早在兩年以前,大陸QQ的群已經超過3000萬;微信群在1000萬左右;「陌陌」上線兩年,註冊用戶數已突破8000萬,日均消息5億條(含群消息);「易信群」上線兩個月戶數已達3000萬,更不用說還有各種社區、論壇了。「群」已滲透到很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覆蓋的人群年齡範圍還在擴大,尤其是以微信為甚。
侵擾不斷 想說愛你不容易
有了「群」彷彿找到了組織。「群居」生活確實給人與人的交往帶來很多便利,但是便捷之外,也有紛擾。有網友吐槽,從身到心都被各種「群」無形「綁架」,有點「累覺不愛」了。
「有時候也真是厭倦透了手機裡的各種群,它們總是嘰嘰喳喳吵個不停,一會兒就耗光了電,用盡了流量,占滿了內存。」大學生李想說,有時候自己一賭氣,乾脆把其中不重要的群屏蔽了,但晚上臨睡前,還是忍不住打開手機刷屏,彷彿自己上了「群居」的癮,戒不掉。
李韜光說,他的群裡與工作有關的有30個,每個群按照一天30條接受推算,一天下來有900條,加上其他的群,這個數量是龐大的。不管你看不看,它就在那裡不停的閃爍。有時候他也不想理會,但是有擔心錯過重要消息,一有空就得「爬樓」,很是耗費時間與精力。
最讓李韜光吐槽的還是群裡各種推銷信息與垃圾信息。「一看到微信群裡有各種推銷商品、拉選票、集讚的消息,就有把對方拉黑的衝動。」李韜光建議,網路「群居」時代無法獨善其身,最關鍵的就是要學會趨利避害,就是在充分利用這些網路群組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的諸多便利與效率的同時,盡最大努力避免其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