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期】中國大陸自貿區的開放步伐

♦ 文編/江英士

隨著中國大陸經濟規模不斷增大、國際化程度持續加深,近年來大陸的自貿區不斷擴大。目前,大陸正在建構的自貿區有19個,涉及32個國家和地區。已簽署自貿協定14個,涉及22個國家和地區,分別是中國大陸與東盟、新加坡、巴基斯坦、紐西蘭、智利、秘魯、哥斯大黎加、冰島、瑞士、韓國和澳大利亞的自貿協定,與香港、澳門的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以及與臺灣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除韓國、澳大利亞以外,自貿協定均已實施。

雙邊自貿協定談判的推進

今年6月中旬簽署的中澳自貿協定在內容上涵蓋貨物、服務、投資等十幾個領域,是中國大陸與其他國家已商簽的貿易投資自由化整體水準最高的自貿協定之一。根據協定,中澳各有占出口貿易額85.4%的產品將在協定生效時立即實現零關稅。減稅過渡期後,澳大利亞最終實現零關稅的稅目占比和貿易額占比將達到100%;中國大陸實現零關稅的稅目占比和貿易額占比將分別達到96.8%和97%。

中韓自貿協也於今年6月1日簽署,是中國大陸迄今對外簽署的覆蓋議題範圍最廣、涉及國別貿易額最大的自貿協定。根據協定,在開放水準方面,雙方貨物貿易自由化比例均超過稅目90%、貿易額85%。協定範圍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規則共17個領域,包含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採購、環境等「21世紀經貿議題」。

中瑞自貿協定於2014年7月1日正式生效實施,是中國大陸與歐洲大陸國家和全球經濟前20強國家達成的第一個雙邊自貿協定。根據協定,瑞士對中國大陸99.7%的出口商品在協定生效後立即實施零關稅,中國大陸也將對瑞士84.2%的出口商品最終實施零關稅。

2008年4月7日,中國大陸和紐西蘭簽署自貿協定。這是大陸與發達國家簽署的第一個自貿協定。根據該協定,大陸從2008年10月1日起逐年降低自紐西蘭進口乳製品關稅,並於2017年1月1日前取消鮮奶及黃油、乳酪的關稅,於2019年1月1日前取消奶粉關稅。

除已簽署的自貿協定,多項雙邊自由貿易談判也在快速推進,包括中國大陸與斯里蘭卡和挪威的自貿談判,中國大陸-巴基斯坦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談判。此外,大陸還完成了與印度的區域貿易安排(RTA)聯合研究,正與哥倫比亞等開展自貿區聯合可行性研究。

多邊自由貿易框架的完善

從中日韓自貿區到東盟加6國自貿區、再到涵蓋整個亞太地區的自貿區,從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到籌畫中歐自貿區、再到推動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中國大陸參與其中的區域和跨區域自貿安既推動了區域經濟融合,也有助於完善多邊貿易體系。

東亞地區,中日韓自貿區談判自2012年11月啟動以來已進行多輪。3國同為全球重要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合計超過16兆美元,占世界20%以上。此外,3國對外貿易額近7兆美元,占全球貿易額的20%以上。建立中日韓自貿區有利於發揮3國產業互補性,提升3國貿易水準,促進區域價值鏈進一步融合。

而在更廣區域,東盟10國與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6國間的自貿協定(10+6)—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已進入關鍵階段。各方已就貨物貿易出價模式達成一致,同意力爭於2015年年底前實質性結束談判,並在2016年內儘快解決其他技術性問題。RCEP涵蓋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經濟和貿易規模占全球的30%。

鑒於亞太地區存在數十種大大小小的自貿協定,中國大陸在去年11月結束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北京會議上決定,啟動亞太自貿區(FTAAP)進程,希望以一套「亞太規則」來打破自貿協定過於碎片化的困境。

開放戰略與經濟轉型升級

大陸除了對外構建層次立體的雙邊和多邊自由貿易安排,在國內設立高規格的自由貿易區也正成為開放政策的新措施,以推動自身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

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貿易監管制度,以資本專案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開放為目標的金融創新制度,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的事中事後監管制度,是上海自貿區建設的4大支柱。這4方面的改革相輔相成,疊加效應顯現,形成巨大輻射力和引領力。

改革試驗的不止有上海。今年以來,福建、天津、廣東自貿區相繼掛牌,推出了一系列新的開放措施,形成多點開花的自貿區試驗模式。它們在簡政放權、投資貿易便利化和金融改革等領域取得的經驗,能向全大陸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