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期】大學宿舍「變身」青年旅舍

♦ 文/伊蕊

暑假期間,雲南大理大學向社會開放學生宿舍作為青年旅舍,提供近600個房間、3000餘張床位給遊客住宿,以此緩解大理古城周邊遊客住宿接待壓力。其中,在讀博士生還可享受連續3天的免費4人間服務。此舉一出,立刻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 

每年寒、暑假期間,恰逢大理旅遊旺季,遊客人數急劇增長,大理古城周邊的旅遊接待能力嚴重不足。大理大學古城校區距離大理古城僅10分鐘車程,而寒、暑假期間學校又有大量的學生宿舍床位閑置,把這一資源利用起來,不僅能緩解大理古城的旅遊住宿接待壓力,還能讓八方賓客更進一步了解這座山水校園,提升學校社會讚譽度。

大學開放學生公寓做青年旅舍好處明顯:面對市場需求,校方利用閑置資源增收,可以改善辦學條件或資助貧困學生,善莫大焉;宿舍向社會廉價開放,也增進了社會福利。每間宿舍每天收費60元—100元(人民幣,下同)不等,遊客平均每晚只需15元—25元的宿費,這對假期出遊的學生、「窮遊族」來說,不啻是一個福音:

使資源利用價值最大化。每年寒暑假恰逢旅遊旺季,假期期間,學生宿舍本就大量閑置,一邊是地方政府的接待之困,一邊是大量住宿資源的閑置與浪費,大理大學首開先河地推出「大學旅舍」,先撇開其經營性不說,單就從促進地方發展的角度來看,其價值與意義就不可小覷。高校與地方聯手通力合作,不但一解有關部門的燃眉之急,也有效整合了資源,做到了資源利用的價值最大化,更在遊客面前樹立了良好的旅遊品牌形象,增強了首次旅遊,甚至「再度重遊」的吸引力,如此,於校於地方於公眾,無疑都是一大好消息。

在一定程度上傳播校園文化。大理大學暑期向社會開放學生宿舍作為青年旅舍,也打開了高校與社會溝通互動的大門,讓入住的遊客有了了解大學校園文化的機會,受到了大學校園文化的熏陶,尤其加深高學歷人才對大理大學的了解,為學校高端人才的引進打開一個「窗口」,以期達到「築巢引鳳」的效果,其立意是深遠的。

使學生得到實踐鍛煉。一些留在學校過寒暑假的大學生,也能從學生宿舍的這種「變身」中受益。據校方表示,青年旅舍將採用教師主導、學生參與的模式運營,學校酒店管理、旅遊管理等相關專業的學生將參與其中,不出校門便可參加實踐;除運營成本之外,其餘收益學校將用來資助在校貧困生。

協同共享是一種建立在現代物聯網之上的新經濟模式,在21世紀的下半葉可能會成為人類社會主導的經濟形態。生產率極高、物聯網發達,導致邊際成本趨近於零。在「零成本社會」中,人們在互聯網上共享能源、信息和實物,所有權被使用權代替,「交換價值」被「共享價值」代替。大理大學的開放之舉,多少有這種意蘊。沿著這種思路,兩岸高校若都像大理大學一樣,學生宿舍假期廉價向社會開放,充分利用資源,促進城市旅遊,降低邊際成本,堪稱兩全其美。更進一步,倘若簽訂校際協議、互相開放,雙方共享資源,低價或免費讓對方學生住宿,那便是真正意義上的「協同共享」。

開放、共享,是未來社會的主題,也是大學演進之方向,其領域也應不斷拓展,不僅僅是學生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