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期】西方媒體對中國固有的偏見

♦ 文/田棟棟

02西方媒體向來喜歡戴著有色眼鏡審視中國大陸。英國廣播公司(BBC)近期推出一部題為《中國的秘密》的三集紀錄片再次印證了這一點。

在已經播出的前兩集中,BBC選取了「青少年沉迷網路世界」「剩男剩女」等並非大陸所獨有的社會現象,通過精心挑選採訪對象、刻意引導問答以及「超強的以偏概全能力」,把中國大陸一些非主流的社會觀點和潮流包裝打扮一番,冠以「中國秘密」的噱頭推上螢幕,以賺取收視率。

在這部紀錄片中,BBC記者戴著有色眼鏡為英國觀眾打開一扇「窺探」中國的視窗,窗外的中國大陸正符合長期以來西方所塑造的刻板印象:「一個缺乏自由的、民眾必須順從體制的國家」。而該紀錄片的目的就是運用各種手段極力強化這一刻板印象。

BBC自詡通過它的鏡頭,向英國觀眾展示一個「你從未見過的中國」。然而,從鏡頭中負面素材的刻意選擇與放大,到解說詞中按照西方邏輯發揮的「合理想像」,都顯示出貌似客觀的紀錄片中潛藏的人工痕跡。面對這種明目張膽卻又並不高明的製作手法,中國網路鄉民普遍感到不滿,他們斥責:又開始黑中國了,BBC不是來探求真相的,而是帶著結論過來的。

不可否認,《中國的秘密》中捕捉到的一些社會現象確有存在,但並非當今中國大陸社會的主流面。對於中國人來說,片子裡反映的問題似乎也稱不上什麼秘密——很多國家也都有類似的問題存在,而這部紀錄片只不過是把一些非主流的社會現象生拉硬拽到一起,處處往「中國的體制」上掛鈎,以此來誘導觀眾的思維和看法。

其實,在西方媒體報導中,類似BBC這部紀錄片所反映出的西方偏見並非個案:從去年報導昆明「301」嚴重暴力恐怖事件時的雙重標準,再到今年天津港爆炸事故中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主持人「下意識地」稱記者採訪直播被「官方打斷」等等,令西方媒體對中國根深蒂固的偏見暴露無遺。

這類現象的發生,除了西方媒體某些從業人員的個人因素外,背後還潛藏著西方媒體乃至西方世界面對一個快速發展的中國感受到的焦慮和不安,中間還摻雜著對中國大陸快速發展的羡慕和嫉妒,從而導致他們在看待中國時總是那麼不淡定。

真實性是新聞的本質屬性,是新聞行業的生命線。這條生命線並不區分你來自東方還是西方。然而包括BBC在內的一些西方媒體,在報導中國大陸時,總是習慣性地擺出那副西方式的偏見和傲慢之態,對當今大陸社會價值觀進行主觀性的預設議題和曲解,而丟掉的正是新聞報導的客觀性和專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