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期】東亞區域合作的展望與絆腳石

♦ 文編/江英士

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議於8月4日至6日在吉隆坡舉行。自貿區建設、東盟共同體、東亞經濟共同體、亞洲命運共同體等是此次系列會議的主要議題,而貫穿這些議題的主要關鍵字,無疑首推合作。

東亞合作的堅實基礎

20多年來,東盟10國與中國大陸的「10+1」對話、與中日韓的「10+3」對話及東亞峰會「10+8」機制等先後開啟,各種發展倡議不斷出現,描繪著東亞合作的一個個「同心圓」。

近年來,東亞局勢總體穩定,區域合作不斷深化,經濟一體化進程持續推進。目前,中韓自貿區塵埃落定,清邁倡議多邊化進程朝實際運行方向發展,互聯互通及各個領域務實合作取得積極進展;地區多國簽證手續簡化、人文交流擴大……東亞合作各方的共同利益蛋糕越做越大。

東亞合作的迫切需求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過程艱難曲折,各種不確定性仍然存在。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區域和全球治理難度增大。應對挑戰、保持增長和改善民生是東亞國家的頭等大事。

今年,東盟將成立以安全、經濟和社會文化共同體為支柱的東盟共同體,東盟和中日韓致力於2020年成立東亞經濟共同體,「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談判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也正快馬加鞭,腳踏實地抱團合作。

東亞合作的中國作用

中國大陸是東亞合作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這一次中國大陸在「10+1」外長會上就深化中國-東盟合作提出十項建議,在「10+3」外長會上提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與發展六點建議,在東亞峰會外長會上推進成員間戰略對話。

不必諱言,此次系列外長會上,個別國家炒作南海問題,為東亞的一體化進程帶來不安的因素。但包括中國大陸和域內各國也都清楚地了解,亞太的和平穩定是域內各國共同的責任。正如馬來西亞總理前政治秘書胡逸山所呼籲,各國應繼續將重心放在促進經濟增長和加強經貿聯繫上,不要讓領土爭議成為未來地區發展的絆腳石。

中國人常說,「大河有水小河滿」。合作共贏的理念不僅適用於經濟領域,也適用於政治、安全、文化等廣泛領域;不僅適用於地區國家之間,也適用於同域外國家開展合作。推動東亞合作,既要同心也要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