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期】大陸公共藝術教育:關注人文情懷

♦ 文/楊洋

近年來,大陸多所大學課程設置加強公共藝術課教育,部分大學的公共藝術課程由之前的學生任意性選修改為限定性選修課,有的課程甚至被改設為必修課。除了對課程性質進行調整以外,一些大陸大學還增設了多種藝術相關課程,使公共藝術課程更多樣和豐富。

公共藝術類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類,而選修課又分為限定性選修和任意性選修。現在,一些大陸大學將藝術史論類、藝術批評類課程由以往任意性選修設置為限定性課,如中國音樂簡史、外國美術簡史、現代藝術評論、西方音樂史等。根據大陸高校教育的相關規定,每個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至少要選修上述限定性課程中的1門,並通過考核取得2個學分才能畢業。而任意性選修課程,多數大學增設了藝術實踐類課程,如DV制作、Flash動畫制作等,此外還豐富了藝術賞析類課程,諸如交響音樂賞析、民間藝術賞析、中外繪畫作品賞析等。這類課程學生則根據自身喜好選修,沒有硬性學習規定。另外,一些公共藝術類課程,如毛筆書法等傳統文化類課程則被部分大學設置為專業必修課。

每學期期末階段,大陸大學生們都需在學校網站上對下學期的課程進行選課,而這時都是大陸大學生瘋狂「搶課」的時候,公共藝術類課程被「搶」在各大學已成普遍現象。

而現在,在對公共藝術課程進行調整後,大陸部分大學生認為「再也不用為搶課操碎心了」。 有學生說,以往每到學期末進行選課的時候,大家都課上、課下地對著手機、電腦,為了能搶著開課人數不多的毛筆書法課,現在該課改為必修課後,大家不用搶課也能上了。還有部分學生認為,大學增設公共藝術類課程,不僅滿足了學生對藝術學習的各類需求,更是營造了良好的素質文化學習氛圍。

如今,大陸大學逐步完善藝術類課程教育體系,有著重要意義。首先,這將有助於強化藝術教育對學生思維方式、創造能力、個性情感等方面的功能。大學公共藝術課程在施教內容上的逐步綜合化,在把視覺藝術、聽覺藝術、觸覺藝術、文字藝術等融為一體的同時,又把美學、藝術批評、民族文化、歷史、哲學等不同內容進行相互滲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其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另外,大學公共藝術教育是不同於專業課程教育的一種獨立的課程體系。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是具有文化屬性的人文課程,其包涵「人文精神」,關注「人」的各種潛能,將有助於提高國民的人文素養。大陸大學公共藝術教育正逐步走向正道,關注人文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