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38期】關於月亮熊

對話、反省和改變
張媛媛
                                (網路圖片)

        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大陸囚熊取膽汁的情況震驚海外,包括歐洲、南美,以及非洲等全球範圍內的各國民眾,都強烈反對這種極殘忍且規模化的傷害。

        在歐洲,不管是不是關心動物保護,幾乎人人都知道這個議題。然而,在當時活熊取膽並沒有被大陸民眾所認識,因此無從得知真實情況,也不知道因為熊膽等動物藥的使用,造成中藥在海外推廣的困難。

        最近5年來,大眾對熊膽議題的關注已有了很大的轉變。越來越多人的動物保護意識提升,反對活熊取膽漸漸成為一種共識。在2011年,歸真堂首次試圖上市引發前所未有的抗議聲浪;一年後,歸真堂於證監會創業版意圖上市所引起的風波,則是非常突出的讓大陸民眾、各領域學者,以及中藥界反對或不選擇動物入藥的專家們,透過媒體、投資人以及動物保護組織,將對動物議題的關懷展現了出來。

「動物福利」和「動物保護」逐漸被理解

        在過去,「動物保護」以及「動物福利」的議題,對多數人來說仍相當陌生。在這個階段,動物保護者以及團體,常被大眾誤解為非理性的、愛心氾濫的小群體。也因為如此,動物福利的科學性,以及動物保護中的理性思考,不但沒有被重視,而且在這種偏見中幾乎完全被抹滅。

        以熊膽議題為例,動物福利研究專家加拿大動物園檢視協會發起人羅柏•雷得洛在談及亞洲黑熊(月亮熊)的囚熊取膽問題時指出,如果動物的生活條件不能接近其自然習性的要求,就可能會出現因環境壓力而導致的心理疾病,常常表現為刻板行為,比如會呆坐或在籠子裡來回重複踱步。「動物福利」一詞中的「福利」,所指的正如同健康一般,是個體與生俱有的客觀特質,而非外在所賦予的。動物的受苦和福利情況,是由多個複雜的標準來衡量的客觀事實,而不是來自個別人的想像或移情心理。

減少或免於動物的痛苦,應是立法目的

        然而,在中國1988年頒佈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中,第一條是「為保護、拯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維護生態平衡,制定本法」。其主旨以及其許可的《野生動物經營許可證》保障了動物資源被更好地利用,但是卻與保護動物、動物應受到適當的照顧、免受虐待與痛苦毫無關聯。

        《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思維核心,正如中國藥科大學教授周榮漢所說:「資源保護的目的,實際上說穿了就是利用,沒有利用就沒有價值。」面臨《野生動物保護法》無法為動物帶來任何保護,且在人們關注動物個體的痛苦之時,無從在其中及其外找到法源依據的困難之時,2009年,由行動亞洲動物保護團隊主辦之「中國《動物保護法》立法論壇」邀集百餘名來自國內外法學界、動物保護界的學者專家們在北京共聚一堂,討論中國大陸《動物保護法》的發展。首都愛護動物協會秦肖娜會長當場指出「保護動物減少或免於痛苦,應該是立法的目的」。

媒體與動物福利科學並肩為生命發聲

        一份於2000年發佈的關於亞洲熊場的調研報告顯示,在120多位來自不同學科(諸如獸醫科學、動物園生物學、應用動物行為學、實驗室動物和經濟動物科學、動物管理學、壓力生物學、實驗外科手術與動物福利科學)的專家,以及許多擁有熊相關專業技術的專家的研究觀察下,他們一致認為在熊場中,有著嚴重的慢性或急性健康問題。

        而在今年歸真堂擬上市的風波中,中國中藥協會房書亭會長竟然表示,「取膽汁過程就像開自來水管一樣簡單,自然、無痛,完了之後,熊就痛痛快快地出去玩了。我感覺沒什麼異樣!甚至還很舒服。」歸真堂董事更質問記者:「你又不是熊,你怎麼知道熊痛?」顯示對動物痛苦的認知,在房會長等人身上嚴重不足,以及「無視動物痛苦的群體」與「反對囚熊取膽的廣大民意」在認知基礎上的巨大差異。

        與此同時,歷時4年拍攝而成的紀錄片《月亮熊》,在今天用最真實的畫面解說著當前圍繞著月亮熊的種種問題。一位十多年前參與過囚熊問題研究的專家,在看了《月亮熊》之後說:「比起十年前,熊的問題依舊沒有變化,只是技術的改進之下,熊的痛苦被故意遮擋了。」如此種種,再一次地向大眾揭示了熊的痛苦,以及結束活熊取膽暴行的急迫性和艱巨的挑戰。

短視近利將阻礙中醫的國際發展

        從90 年代開始,中藥就因為使用不同的動物產品,讓很多外國人不敢也不願意使用中藥。近年因為對綠色健康的重視,加上國外的中藥店強力塑造不殘害動物、不使用動物的做法,這般完全草藥的形象與聲明,才使得中藥的使用與治療被認同和接受。然而,熊膽在中國大部分是在非醫療藥品,如提倡保健的功效,還有成為日用品中被使用。另一個重要的消費版塊則是被作為送禮的高級品。

        中國大陸因為藥商的牟利,宣稱熊膽有特殊功能,神話熊膽在中醫上的必要性,卻對中醫療法的國際地位和中藥的外銷造成很大的傷害。在國外的華人中醫大多表示,中醫的藥理上及診療上都不必使用熊膽,而且抵制使用熊膽製品。今天,大陸少數的熊膽製藥廠商以中藥之名殘害動物、玷污中醫,將影響傳統中醫在國外建立的威望及生意,讓中醫和草藥市場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

        熊膽對人類健康並沒有特別的貢獻,更不是挽救人命的必需品,它的可替代性更是不可被忽視。如今中藥協會的發言,已經把過去中藥界在國際上所要創造的形象和努力完全抹滅,為中國傳統中藥的國際形象和銷售帶來嚴重的後果,造成很多人對使用中藥的恐懼而拒絕使用。歸真堂風波,再次令國內外社會認識到活熊取膽的殘酷和大規模對生命的踐踏。我們最近一直在呼籲中國中藥協會,不要被熊膽廠商的短期利益所誘惑,造成整個中醫和中草藥在全球發展的受阻。

做一個關懷生命的消費者

        2010年冬季行動亞洲動物保護團隊的「做關懷生命的消費者」教育專案在中國大陸拉開帷幕。從皮草、魚翅,到熊膽製品,消費者對產品生產真相的關注,以及因瞭解其殘酷而做出拒絕購買的選擇,將可能改變殘酷虐待動物的現況。在今天活熊取膽的爭議中,顯示了一場關於消費者自覺的集體反思正在登場。動物的痛苦和生命,已經進入民眾的視野中,將被更多的考慮。民眾將在兩種對立的聲音之中獲得更多資訊,並開始思考自己作為消費者的態度與價值取向。

        消費與文明發展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什麼樣的產品被需要,市場就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產品,關鍵是人們到底想要什麼。如今的產品給使用者帶來的情感體驗的重要度,越來越大於單一的功能需求。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拒絕花自己的錢購買不舒服的情感體驗,熊膽製品的製造代價,和其他皮草、魚翅等殘酷產品一般,在大陸國內越來越被關注,一個擁有殘酷製作過程的產品註定不會受到歡迎。

        關於熊膽的用與不用的對話之間,動物福利的科學性被逐漸認知,消費者關懷生命的意識和態度也被突顯出來,同時,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正在被關注。由動物生命品質而出發的對話狀態,將持續促進社會的變化和良性發展。我們相信,文明社會的進步是朝向減少痛苦的方向滾滾而去。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