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正正
爆竹聲聲除舊歲,送走馬年,迎來羊年。為了與在城裡生活的兒女團圓,羊年春節很多大陸老人選擇到城市裡過年。一聲聲問候、一句句祝福,這是一個不一樣的春節,喜笑顏開中帶有淡淡的鄉愁。
為與孩子團圓而進城過年
除夕一大早,天剛濛濛亮,劈哩啪啦的爆竹聲就在高低起伏的樓宇間響起。與兒子一起住在北京的王大媽早早起床了,開始為晚上豐盛的年夜飯忙碌。王大媽是山東濟南人,兒子大學畢業後留在北京工作,今年兒子單位要求他除夕加班,為了一家團圓,王大媽決定離開老家到北京過年。
家住湖南長沙的劉女士一家今年也過了個團圓熱鬧年。與王大媽不同,她是把父母與公婆都接到了自己家裡過年。劉女士說,一來父母年齡大了以後,身體不太好,一大家人回去,父母忙得也吃不消。二來,每年她與丈夫都輪流去兩家過年,時間緊張,路途奔波,今年都集中到她家過年,時間充裕,也不折騰。除夕夜,老人和子女、孫子孫女一起打牌看電視,盡享天倫之樂。「過年了,讓老人們也輕鬆輕鬆。」劉女士說。
城裡年 味道淡
想想農村那些過年方式,雖然簡單、直接,但回味起來很有樂趣,而在城市卻找不到令人難忘的「年味」。
來自河南的老陸接過女兒手裡的春聯,認真地貼在門上。今年是他第一次到城市裡過年。他說,這些春聯都是從市場買回來的,跟老家不一樣。他們那裡都是到了歲末年關,學校的老師集中起來給村裡人現場寫春聯。老陸覺得,在城市過年很清靜,沒有走親訪友的繁忙,沒有農村特有的喧囂。
「在農村老家過年,最有年味,鞭炮齊鳴,鑼鼓喧天;村民們走東家串西家,互相拜年,平時再忙的人這時候也閑下來了,非常熱鬧。」 落戶揚州的柳女士因為公婆在揚州,加上孩子大了,這幾年很少回山西老家過年,但她印象中,還是回老家過年最有年味。她說,最讓自己難忘的是老家過年的各種麵食。每年從小年開始母親就開始忙碌,準備過年以及正月要吃的食物。「雖然平時也可以吃,但是過年時候準備的就是有不一樣的『年味』」。
進城過年 難解鄉愁
近日,重慶市榮昌縣一名隨女兒進城「享福」的92歲老太太上了新聞,原來她思鄉心切,竟帶著萬元現金獨自回榮昌老家,卻在迷路後累倒,幸被警察及時救助脫險。
近幾年,隨著大陸城鎮化進程的發展和流動人口的增加,「常回家看看」已不僅是離家打拼的年輕人掛懷之事,相對於「留守老人」而言的「進城老人」群體,他們的思鄉情愫,也不容忽視。「進城老人」在鄉村生活了大半輩子、晚年進城,他們遠離門前的土地,遠離熟悉的鄉音,雖然物質生活得到了改善,但如何讓這些懷有濃濃鄉愁的「進城老人」儘快融入城市,也實實在在擺在子女面前。
「老年人要學著適應城市生活,適應城市的節日。城鎮化建設,將來會有很多人進城,不適應城市生活不行,要跟著時代走。」 這不,河南的老陸開始學著適應城市生活。他參加了社區的交誼舞培訓班,與培訓班的學員一起為社區的居民奉獻一場文藝演出。老人飽經風霜的臉上樂開了花,他在努力適應生活的變化,尋找自己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