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大陸「第一考」──求學路經多元新選擇
隨著大陸經濟條件改善,求學管道更多元。 (網路圖片) |
大陸在恢復高考35年之後,17歲的上海女孩齊琦已不需要像同齡人那樣鏖戰大陸「第一考」了。她在太平洋彼岸美國新澤西州的一所私立高中裡,通過微博向即將走進考場的昔日同學送出祝福。
6月7日至8日,大陸915萬名考生在各地參加普通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北京教育部網站說,今年考生總人數比去年減少2%,預計今年平均錄取率為75%,比去年增加近3個百分點。
種種跡象表明,「第一考」在多元選擇下正悄然發生變化。統計顯示;從2008年起,大陸出國留學人數連續4年保持20%以上增長速度,2011年達到34萬的歷史高點,其中近一半人赴外攻讀大學部。
齊琦是近年來各地加入「洋高考」行列的一員,她不是在高考來臨的最後一刻作出這個決定的,而是選擇在高中二年級提前出國。她的母親唐女士是上世紀八○年代恢復高考後的一代受益者,但她更希望自己的女兒「走一條不同的路」,「從千篇一律的高考重壓下走出來」。
「經濟條件的改善和匯率因素,是部分家長希望送孩子出國就讀的主要原因。與5年前不同,前來諮詢的人們不再認為這是一種『留學低齡化』的潮流,而是認為在傳統高考以外,可以有更多元的選項。」在上海從事留學仲介的學美留學諮詢公司總裁張恒瑞說。
張恒瑞每天要和不同的家庭接觸談話,討論他們孩子的前途問題,今年比去年同期的業務增長了三成。他說:「由於教學資源相對緊缺,高考一直以來是重要的人生升遷之路,但不少家長和孩子充滿焦慮,不僅是希望考試減負和追求公平正義,近年來諮詢機構聽到最多的抱怨是就業壓力。」他還介紹說,在四五年前通過公司仲介出國的那些孩子中,約有三到四成已學成回國。
在瀋陽,遼寧省實驗中學國際部今年有60名應屆高中畢業生直接通過了美國的標準化考試,準備出國求學。
該校國際部畢業生周聽已被賓夕法尼亞州的一所文理學院錄取。他坦言,在高中一年級時還在準備高考,後來發現自己的英語不錯就在國際部試讀。比起北大、清華等國內名校,周聽更欣賞國外大學「寬進嚴出」的培養模式,「我要去的那所學校對學生考察更全面、嚴格。老師50%住校,很容易就能找到他們,尋求任何方面的幫助」。
美國駐瀋陽總領事館領事貝立明透露,東北三省高中生申請留學美國近幾年持續升溫,2011年遼寧省在瀋陽領館獲得留學簽證的人數已經過萬,比2010年增長了70%左右。這位領事認為,當地經濟的快速增長是留學申請增加的主要原因。
而這種基於經濟條件改善的升學選擇變化,也不都指向國外。職業教育正在成為另一個熱門選項。同樣是在東北的遼寧省,一些已經達到高考基本分數線(三本線)的孩子也選擇放棄就讀大學專科,而改投高等職業學校。
遼寧裝備製造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處副處長金春林說,就業導向正在改變一些學生和家長的高考價值觀,本科文憑未必等於一切。據瞭解,這所學校專門為海爾等大陸知名企業培養技術人員,就業率在過去三年保持在93%-96%,去年畢業生約2000人,今年的招生計畫擴大到3400人。
「大家從來沒有比本科學生低人一等的感覺。將來,我們學習三年後就能就業,比本科生早一年,而且收入不一定比本科生低。」這所學院的大一學生王冠說。
上海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于海認為,近年來,城市裡的一些孩子在家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求學路經變得更加多元,個別甚至可以選擇放棄高考;但整體而言,「第一考」的固有定位並沒有改變。應當注意到,由於傳統的城鄉二元結構依然存在,農村學生「通過一次考試改變命運」的高考之路尚未發生根本變化,他們需要更優質、多元的教育資源資助。(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