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41期】上天入海:「神九」「蛟龍」拓展中國人的探索疆域(四)

「蛟龍」號成功突破7000公尺深度

圖表:「蛟龍」號7000公尺海試圓滿成功
(新華社  林漢志  羅沙  編製)

將成為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的深海「坐騎」

隨著「蛟龍」號載人潛水艇在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再次創造歷史,成功突破7000公尺,並達到最大下潛深度7020公尺。

中國大陸因此擁有了世界上最大作業深度的載人潛水艇,中國人在探尋深海大洋奧秘的征途上再次邁出堅實的一步。

內徑2.1公尺的「蛟龍」腹中,三名潛航員葉聰、劉開周、楊波肩並著肩。身體前方主操作板上白底線控面板密密麻麻,所有設備的開啟、關閉都在這方寸之間。操作板下,幾個黑色的水聲電話話筒整齊排列著,在數千公尺深的海底,它們是潛航員與母船聯繫的通訊設備。
   
7000公尺標誌著中國大陸具備載人到達全球99.8%以上海洋深處進行作業的能力,這一深度的突破體現了大陸在深海技術領域的重大進步。和遙遠的太空一樣,深邃的大洋是人類長久以來夢想征服的秘境。

據統計,目前全世界投入使用的各類載人潛水艇約90艘,其中下潛深度超過1000公尺的僅有12艘,更深的潛水艇數量更少。此前擁有6000公尺以上深度載人潛水艇的國家只有美國、日本、法國和俄羅斯。

「蛟龍」號從2002年立項,到2009年開始1000公尺級海試,直至近日7000公尺級海試,只用了10年時間,走完了國外用了近60年才走完的路。作為中國大陸自行設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一台深海載人潛水艇,「蛟龍」號從方案設計、初步設計到詳細設計,全部由中國大陸工程技術人員自主完成。其關鍵核心技術,如耐壓結構、生命保障、遠端水聲通訊、系統控制等,都是中國人自己突破的。

根據專家介紹,隨著「蛟龍」號載人潛水艇逐步完成海上試驗,它將被賦予新的使命——開展試驗性應用。它將成為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坐騎」,運載他們進入深海,在海山、洋脊、盆地和熱液噴口等複雜海底執行各種海洋科學考察任務。

未來「蛟龍」號準備在西南印度洋、太平洋等重點關注區域開展試驗性應用的調查計畫。通過試驗性應用航次,一方面儘快滿足大陸科技界對「蛟龍」號的急切需求,儘快取得一批高水準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逐步形成「蛟龍」號的業務化運行能力,培養出一支專業化和職業化的應用隊伍,探索出一套面向全世界開放的應用機制。

「蛟龍」號讓中國人進入了世界載人深潛「高技術俱樂部」。根據計畫,中國大陸將要再研製出1.1萬公尺級的載人潛水艇,使中國真正成為載人深潛的發達國家。(摘錄新華社電)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