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41期】上天入海:「神九」「蛟龍」拓展中國人的探索疆域(二)

只有自主發展才有國際合作
  
中國航太事業的新步伐

629,太空人景海鵬、劉旺、劉洋順利著陸後,出艙敬禮致意。
(新華社 王建民 攝)


2012年6月29日上午,神舟九號飛船返回艙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主著陸場預定區域,神九任務圓滿成功。此次神九創造了中國大陸航太事業多個首次紀錄:首位女太空人進入太空;太空人首次訪問在軌飛行器;首次實現地面向在軌飛行器進行人員和物資的運輸和補給等,尤其是太空人首次實施手控交會對接,均獲得圓滿成功,全面實現了「準確進入軌道、精準操控對接、穩定組合運行、安全健康返回」的預定目標。

同時,神九任務向全世界進一步證明了中國大陸航太領域相關技術的成熟,並引起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中國大陸載人航太工程發展20年來,至今已經建立了完整的天地往返載人運輸系統,成功突破和掌握了載人天地往返、太空人空間出艙、交會對接技術等載人航太三大基本技術。在航太領域的某些技術和指標,已經居於世界先進水準。

如同神舟八號上中國大陸和德國合作了17項太空生命科學實驗,在神舟九號任務取得新成績之際,下一步的國際合作值得期待與關注。近日,中國大陸主動向世界釋出善意,願意在下一步進行的太空實驗室和太空站的建設過程中,與有關國家和地區開展技術合作,比如方案的聯合設計、設備的聯合研製。同時,中國大陸也願意與世界各國和地區在應用領域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合作,比如在太空站上開展聯合實驗,搭載相關設備。特別是在太空科技的成果方面,中國大陸提出了與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分享載人航太所取得的技術成果和應用成果。

事實上,在航太領域中,國際合作和競爭是並存的。中國大陸的航太事業只能走自主發展之路,只有具備一定的實力和能力,才能談國際合作的可能。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