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孔子學院」獎學金獲得者的中國故事
■ 劉奕湛
9月27日,首個全球「孔子學院日」啟動儀式在孔子學院總部舉行。活動當天,三位來自埃及、塔吉克、韓國女孩的中國故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讓我們一同聆聽。
黛玉:願做一個孜孜不倦的文化使者
「雖然我力量微薄,但我願做一個孜孜不倦的文化使者,致力於中埃之間的文化交流。」埃及女孩黛玉認真地說道。
黛玉是中國傳媒大學的研究生。她很喜歡中國文學,最喜歡曹雪芹的《紅樓夢》,因此給自己取的中文名字就是黛玉。
愛上中國是一次偶然的機會。黛玉說:「那時我看到了一些來自中國的電影,深深迷住了我。從那以後,我認識了李小龍、成龍,慢慢地愛上了中國電影,也愛上了中國。」
正因如此,她選擇中文作為她的大學專業。黛玉說:「在這四年的學習中,漢語已經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它不僅帶給我豐富的知識,還給我的生活增添了無數歡樂。」
「也許是我對漢語的熱情打動了神靈吧。」黛玉說,就在前不久,我獲得了來中國學習的機會,終於能夠零距離認識中國、感受中國。
「文化交流不是單方面的,必須通過雙方的互動與溝通,才能增進互相理解。中國傳統文化推崇『以和為貴』,而正是這樣一種思想在促進各個民族團結與融合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黛玉說。
米娜:希望寫一本關於中國的小說
「學習漢語為我的人生打開了一扇大門,希望畢業後,不管在哪裡工作都能與中國有聯繫,如果可能的話我還想寫一本關於中國的小說。」來自塔吉克的米娜說出了自己的願望。
第一次接觸中國是在米娜17歲的時候,她跟著姑媽到中國旅行。自此,她愛上了這個美麗的國家。2011年,米娜成為福建師範大學的進修生。
2012年,她獲得孔子學院總部主辦的「漢語橋」在華留學生漢語大賽冠軍,並獲得「孔子學院」獎學金,進入北京大學攻讀碩士。
最讓米娜激動的是此前習近平訪問塔吉克,放假回到家鄉的米娜成為了國家漢辦主任許琳的翻譯。米娜說:「我為能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為兩國交流出一份力而驕傲。」
米娜說,感謝孔子學院為各個國家希望學習漢語的青年人搭建這麼好的平臺,架起中國人與其他國家人民之間友好交流的橋樑,讓許多像她一樣熱愛漢語的人,有機會追尋漢語夢想。
鄭霓瑟:做一名稱職的漢語老師
「未來的兩年時間裡,我希望過得更充實,能夠成為一名稱職的漢語老師。」在韓國經歷過一次授課挫折的鄭霓瑟說。
鄭霓瑟曾在韓國學習3年漢語。通過孔子學院的獎學金,2012年在天津大學學了一年漢語。「畢業之前,我認為當漢語老師能讓我快樂,也感覺有意義。」鄭霓瑟說,回到韓國後,通過幾次面試我成為了一名漢語老師,練習發音、聲調,研究教材的語法,還練習在白板上寫字。
「即使這樣準備,我也忘不了第一次上課時的緊張,雖然我一共學了4年漢語,但是我沒有教過學生。」那天,鄭霓瑟沒有很好地完成那堂課,有學生投訴她講得一塌糊塗。
在這之後,鄭霓瑟備課更加仔細,雖然沒有再接到投訴,可她的心裡卻打上了一個大問號——現在的我真的能當他們的老師嗎?
「因此我決定再次回到中國讀對外漢語,兩年前來中國的時候,學習中文是為了吃飯,現在我的主要目標是為了給他人教漢語而學習漢語,研究漢語。」鄭霓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