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選擇」才有「自由」
■ 王慧(吉林大學來台交換生)
去年網路流行的一張《台灣媒體眼中的世界》,其中墨西哥更是被指「墨西哥卷出新口味才有新聞」。網友藉此諷台灣媒體國際觀太差。(圖片轉引自「今日我最噗」) |
台灣,是從懂事起逐漸瞭解到的一個特別的存在。她在海峽的對岸,是相隔於大陸三十幾省市外的,一個孤落而神秘的小島。回憶起來,那會兒瞭解到的台灣不過就是地理書裡那些台灣的代名詞——日月潭、阿里山、還有外婆的「澎湖」灣。
想過有一天能夠去台灣嗎?或許夢裡有過,至少那時候認為是不可能實現的願望,當然台灣也是一個遙不可及的遠方。而今,我卻作為一個交換生在台灣生活近四個月…
關於台灣的電視新聞我有話想說。雖然大陸的新聞業被全球其他新聞從業者批評得一無是處,說我們的新聞界不夠自由、受政府導向。可是在這裡請允許我用大陸人的標準去評價。因為我非新聞專業出身,所以對新聞業也沒有多麼深刻而成熟的見解,但是我只能用「奇葩」二字去形容台灣新聞業,偏頗之處還請多多指正與包涵。
台灣有國際新聞嗎?
剛到台灣那些天,有一個疑惑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為什麼台灣到處是電視?學校食堂每隔幾排座位就有一台電視、學校周圍每一個小餐館都有電視,幾乎每個在餐館吃飯的人都下意識地坐到正對著電視的位置,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差不多只要有人聚集的地方都會有電視播放著「社會新聞」。我用「社會新聞」來整體定義台灣的新聞會不會很過分很不妥?或許有人想要拍板磚了。
可是讓我費解的是,為什麼這裡的社會新聞的比重會那麼多?電視裡充斥著的是哪裡的樓上樓下吵架了;花盆掉下來打著行人了;小孩子坐車,車後門開了小朋友從車上掉下來了……而且這樣的新聞如還珠格格般一天N次循環播放。
我想問的是:國際新聞哪裡去了?台灣的國際視野哪裡去了?為何少到如此地步?不僅如此,台灣的政治新聞、經濟新聞、娛樂新聞、體育新聞、社會新聞……全都是相互交叉著播報的,可能前一條新聞播報的是馬英九總統會見陸生,下一條就是最近很火的女朋友鬧分手不停喝紅茶的淡定哥。各種新聞的雜糅讓我著實難以消化。
台灣媒體以醜化對待善意
作為一個大陸人,難以接受的另外一點就台灣電視新聞裡關於大陸的新聞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負面的,不說百分之百,是因為我還抱有一絲幻想,可能正面的新聞恰巧在我看電視之前剛播過去。作為大陸人,我們有沒有對自己的政府或政黨不滿?當然有,作為一名對國家未來有著擔憂和企盼的年輕人,當然對大陸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很清楚,不管是在網路和現實中也聽過不少人對大陸自身有這樣那樣的抱怨和批評。但是大陸是不是一無是處呢?我覺得不是。我不想去歌功頌德,也無責任去歌功頌德,但是大陸近二三十年有沒有發展,每個人都有感受。
台灣人對大陸有敵意和誤解以及誤判,我覺得跟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有相當的關係。有一次參加兩岸同學交流會,一個台灣同學就說他在第一次去大陸之前他的家人強烈反對,他們理所當然的認為大陸是不開化的地方,覺得自家孩子去會有危險,最後當這位台灣同學回到台灣給家人看在大陸拍到的照片時,他們都不相信這是中國大陸。所以,當兩岸人民沒有很多直接來往的現實情況下,什麼力量承擔著資訊交換的作用呢?當然是媒體。
在某種程度上是媒體操縱著社會的輿論導向。因為給民眾什麼樣的資訊完全取決於他們。在話語權被操控和輿論導向有意傾向某些陣營情況下,民眾會產生什麼樣的反應和感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兩岸交流中,當一方釋放善意想要努力溝通,而另一方卻大肆惡意醜化抹黑對方時,這樣的交流的結果是怎樣可想而知。
有「選擇」才有「自由」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台灣新聞娛樂化過於嚴重,不止我一個人有這樣的想法。包括一些台灣本地新聞專業的老師也這麼認為。當究其原因時,老師給出的答案是「商業導向」。什麼是商業導向呢,就是收視率高,就有錢賺。他們認為民眾喜歡那些「抓眼球」「爆炸性」的新聞標題。
我來台灣也見識了台灣著名的「蘋果日報」,果然很不一般,只看頭版直接感覺就是,即使不能說是「聳人聽聞」,也至少稱得上「嘩眾取寵」了。當然蘋果日報的銷量確實不一般。電視節目亦如此,越有「轟動效應」越有「賣點」收視率越高。
在大陸也有一些社會類節目(例如解決婆媳吵架的節目、相親節目之類)、娛樂節目也有相當的收視群和收視率,不是說這類受眾怎樣,每個人選擇什麼是自己的自由,況且生活有了娛樂身心也健康。而有「選擇的自由」這個結論的前提是你有「選擇」。有人會說在「自由」的台灣人面前談「選擇」和「自由」是不是太扯了?如果硬要這麼說,我也認可,大陸確實沒有台灣宣稱的那種「自由」。
但是我在這裡想說的是:首先、媒體應該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商業導向亦應適可而止或至少有所限定。不能因為有些國際、政治等較不媚俗的電視節目收視率低,就不把資訊提供給民眾。資訊的提供應該是充分的,充分就意味著正面負面、各種視角各個方面的報導都有所涉及,民眾如何選擇就是他們自己的事了。
其次,我覺得在餐館之類的地方無間斷地播放新聞就意味著很多人是被動接受資訊,我認為資訊應該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選擇才對,一味的灌輸反而令人生厭且讓民眾缺少獨立思考的空間。台灣媒體界是否低估了台灣民眾的素質?憑什麼就認定民眾就喜歡那些嘩眾取寵的節目而排斥各類平實的電視節目呢?如果不去提供給大眾商業導向之外的選擇,使得電視節目只是看似多元化,我覺得這將是媒體工作者巨大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