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緣分不容易
■ 細水
相親,曾經被認為是大齡男女青年解決個人問題的終極方式。可是頻繁相親的男女在長期相親未果情況下,內心又是何等煎熬與糾結。久而久之,他們就產生了疲憊感、挫敗感。這種被大家稱為「相親疲勞征」的問題正困擾著都市無數剩男剩女。
33歲,3年,30多次相親
33歲,即使在相對開放的北京、上海等大陸一線城市,對於女性來說這個年齡怎麼都算大齡了。在北京從事金融理財工作的王小姐就是這樣一個33歲的大齡女青年。但是,讓王小姐苦惱的不是年齡,而是3年30多次相親,卻始終沒找到中意的男友。
「每一次不是人家相不中我,就是我相不中人家。朋友都說我要求太高了,可結婚是一輩子的事情,總要找個合心意的吧。」時間久了,王小姐發現原本性格還算開朗的自己,患上了「相親恐懼症」:只要聽說要相親,心理就自覺抵觸,迫不得已跟相親對象見面,或手足無措,或靜默不語,往往令場面很尷尬。
王小姐表示,她最近想先放下相親這件事,轉移注意力,調整心態,整理好後再重新出發,希望到時候可以克服恐懼感,找到另一半。
調查:節假日=相親日=苦難日
近幾年來,隨著《非誠勿擾》、《我們約會吧》等一系列相親節目的熱播,大陸各地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相親熱」。不少適婚年齡的青年男女紛紛成了「相親」和「被相親」的目標。這種情況,在節假日裡尤其嚴重,節假日儼然成了他們的相親日,可看他們叫苦不迭的樣子,節假日又成了他們的「苦難日」。
為什麼節假日成了相親高峰期?「平時工作忙,放假才有時間相親」,即將博士畢業的網友「自由的魚」說,博士畢業他也28歲了,至今沒有解決個人問題的他,今年成了重點相親對象。在大陸公眾假期「五一」、「端午小長假」中,他平均每天相親1次,一共相親7次。原來的大好假期,就這樣浪費在相親和相親的路上了。
家住江蘇崑山的網友「曉梅」說,每年春節就是她的「苦難日」,從踏入家門的那一刻就是相親、相親,從大年初一相到上班離開家,最誇張的時候一天相親8個人,「就是走馬觀花,估計誰是誰,誰長什麼樣都看不清楚,哪裡來的什麼感覺。」
專家:把相親只看成一種社交
對於當下大齡白領們頻繁相親,心理學家認為,盲目地、密集性相親體現出一個人對婚姻態度的不成熟。此外,長期相親失敗的結果會加重其對相親和婚姻的恐懼,最後可能陷入「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的惡性循環中。
那麼,如何克服頻繁相親衍生的恐懼感呢?專家建議:不管相親者出於什麼原因,通過什麼方式參加相親,每位相親者應該把相親看成一種社交活動,不要過多的心理負擔,心存必須看中對方或者被對方看中的心態都是不可取的。不要過於頻繁的相親,畢竟,愛情的發生是很奇妙的,最終靠的是緣分。